神祇应释义


【神祇】1.天神与地神。《书·汤诰》:“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祇。”孔传:“并告无罪称寃诉天地。”《史记·宋微子世家》:“今殷民乃陋淫神祇之祀。”裴駰集解引马融曰:“天曰神,地曰祇。”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天地神祇,昭布森列,非可诬也。”《水浒传》第九八回:“当下儐相赞礼,全羽与琼英披红掛锦,双双儿交拜神祇,后拜鄔梨假岳丈。”2.谓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礼记·月令》:“﹝季冬之月﹞乃毕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之神祇。”郑玄注:“天之神祇,司中、司命、风师、雨师。”3.泛指神灵。汉赵

【应】《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陵切,音膺。《說文》當也。从心聲。《徐曰》,鷹字也。本作,今作應。又料度辭也。《唐詩》應須,祇應,皆是也。又《周語》其叔父實應且憎。《註》猶受也。又國名。《括地志》故應城,因應山爲名,在汝州葉縣。又姓。出南頓,本周武王後。《左傳·僖二十四年》邗晉應韓,武之穆也。漢有應曜,與四皓偕隱,曜獨不出,八代孫應劭,集解漢書。又通作膺。《書·武成》誕膺天命。《註》當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證切,音譍。《集韻》答也。《廣韻》物相應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又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