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袂叱浮伪释义


【袂】《唐韻》弭弊切《集韻》《韻會》彌蔽切,音櫗。《玉篇》袖也。《釋名》袂,掣也。掣,開也。開張之,以受臂屈伸也。《禮·曲禮》以袂拘而退。《儀禮·大射儀》大射正弓矢,以袂順左右隈。《前漢·鄒陽傳》攘袂而正議者,獨大王耳。又擔袂,國名。《水經注》江口有國,號擔袂,屬天竺。遣黃門字興爲擔袂王。又《集韻》儒稅切。音汭。《莊子·漁父篇》被髮揄袂。《釋文》袂,李音芮。又倪祭切。同褹。詳褹字註。又《類篇》古穴切,同。亦袖也。《韻補》《沈炯·歸魂賦》:矧古今之悲凉,並攢心而霑袂。渡狹嶺之欹危,跨淸津之幽咽。漢典考證:〔《莊子

【叱】《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尺栗切,音。《說文》訶也。《倉頡篇》大訶爲叱。《禮·曲禮》尊客之前不叱狗。《左傳·昭二十六年》子囊帶從野洩,叱之。《公羊傳·莊十一年》手劒而叱之。《史記·淮隂侯傳》喑噁叱咤,千人皆廢。又《集韻》亦作嘯。《禮·內則》不嘯不指。《註》嘯讀爲叱。又《集韻》《韻會》戚悉切,音七。《集韻》聲也。《莊子·齊物論》叱者吸者。《註》若叱咄聲。《陸德明·音義》,昌實反,徐邈音七。 《毛晃曰》从口从七。或从匕,誤。

【浮伪】后汉书·郎顗传》:“当其迁者,竞相荐謁,各遣子弟,充塞道路,开长姦门,兴致浮伪,非所谓率由旧章也。”唐玄宗《<孝经>序》:“是以道隐小成,言隐浮伪。”宋司马光《论举选状》:“如此,则求贤之路广,请託之源絶,浮伪之风息,得人之颂兴矣。”章炳麟《别录》:“其持书求荐,援引当道,浮伪諛佞,则胥徒所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