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飒菽花老释义


【秋风】秋季的风。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三国魏曹丕《燕歌行》之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唐杜甫《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秋风嫋嫋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2.指以各种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等。明沉榜《宛署杂记·街道》:“每初僉及年终,置酒邀会,每家银三五分,则曰打网,曰秋风。”《儒林外史》第三回:“会试举人,变作秋风之客。”参见“打秋风”。3.蟋蟀的别名。清厉荃《事物异名录·昆虫·蟋蟀》:“《清异録》:汉龙驤子名卭,讳之,呼蛩曰秋风。”汉

【萧飒】1.形容风雨吹打草木发出的声音。唐陈羽《湘妃怨》诗:“商人酒滴庙前草,萧颯风生斑竹林。”宋王安石《次韵酬朱昌叔》之六:“长以声音为佛事,野风萧颯水潺湲。”清纳兰性德《唐多令·雨夜》词:“萧颯不堪闻,残妆拥夜分。”2.萧条冷落。唐杜甫《相从歌赠严二别驾》:“成都乱罢气萧颯,浣花草堂亦何有。”宋王安石《金陵怀古》诗之三:“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颯满僧窗。”清狄亿《菩萨蛮》词:“萧颯不胜情,孤鸿三两声。”3.稀疏;凄凉。唐李白《飞龙引》之二:“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颯如秋霜。”宋陆游《独立》诗:“白髯萧颯一愚公

【菽】《唐韻》《韻會》式竹切,音叔。《物理論》衆豆之總名。《詩·豳風》禾麻菽麥。《春秋·定元年》隕霜殺菽。《註》大豆之苗。《禮·檀弓》王註熬豆而食曰啜菽。又《唐韻古音》式沼反。《詩·豳風》烹葵及菽。叶下棗韻。又《篇海》子了切。《集韻》通萩。詳萩字註。 《詩疏》亦作叔。《廣韻》同尗。漢典考證:〔《儀禮註》王公熬豆而食,曰啜菽。〕 謹按儀禮註無此文,查係王肅檀弓註見釋文。今改禮檀弓王註熬豆而食曰啜菽。 考證:〔《儀禮註》王公熬豆而食,曰啜菽。〕 謹按儀禮註無此文,查係王肅檀弓註見釋文。今改禮檀弓王註熬豆而食曰啜菽。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老】〔古文〕《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又《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又《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又《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又《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又《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又《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