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帘暝草释义


【侵】《唐韻》《正韻》七林切《集韻》《韻會》千尋切,音駸。《說文》漸進也。又朘削也。《春秋·胡傳》聲罪緻討曰伐,潛師掠境曰侵。又《周禮·大司馬》負固不服則侵之。又侵尋。《史記·武帝紀》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泰山。《封禪書》作浸尋。《郊祀志》作寢尋。義同。又歲凶。《穀梁傳·襄二十四年》五穀不登,謂之大侵。《韓詩外傳》一穀不升曰歉,二穀不升曰饑,三穀不升曰饉,四穀不升曰荒,五穀不升曰大侵。又姓。《三輔決錄》有侵恭。又《正韻》七稔切,音寢。貌不揚也。《前漢·田蚡傳》貌侵。《註》師古曰:短小曰侵。亦作寢。

【帘】《廣韻》《正韻》力鹽切《集韻》《韻會》離鹽切,音廉。《廣韻》靑帘,酒家望子。《韻會》酒家幟。《韓非子·外儲說》宋人有沽酒者,懸幟甚高。《註》幟,卽帘也。亦謂酒旗。又《廣韻》士臻切《集韻》鋤臻切,音蓁。《廣韻》幕也。又《類篇》一叫切,音要。義同。(簾)《廣韻》《正韻》力鹽切《集韻》《韻會》離鹽切,音廉。編竹作幃簿也。《釋名》簾,廉也,自障蔽爲廉恥也。《禮緯》天子外屛,諸侯內屛,大夫以簾,士以帷。《前漢·王貢傳序》嚴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又《韻會》籜名。

【暝】《廣韻》莫經切《集韻》忙經切,音明。冥或从日。幽也。《前漢·五行志》晦暝也。又《類篇》亦姓。又《集韻》《韻會》莫定切,音。《玉篇》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