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陶朱今董狐释义


【前身】佛教语。犹前生。《晋书·羊祜传》:“祜年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环,乳母曰:‘汝先无此物。’祜即诣邻人李氏东垣桑树中探得之。主人惊曰:‘此吾亡儿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时人异之,谓李氏子则祜之前身也。”唐白居易《昨日复今辰》诗:“所经多故处,却想似前身。”《红楼梦》第一○三回:“离别来十九载,面色如旧,必是修炼有成,未肯将前身説破。”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第十章第二节:“陶弘景虽然是道教徒,但他晚年宣扬自己前身是佛教中的胜力菩萨投胎下凡来渡众生的。”参见“前生”。2.指事物演变中原来的组

【陶朱】即陶朱公。后泛指大富者。《韩非子·解老》:“夫弃道理而忘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晋葛洪《抱朴子·论仙》:“然不可以黔娄、原宪之贫,而谓古者无陶朱、猗顿之富。”明王錂《寻亲记·告借》:“富足堪并于陶朱,机谋不下于黄石。”郁达夫《题友人郑泗水半闲居》诗:“难道半閒还治产,五湖大业比陶朱。”参见“陶朱公”。

【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又《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 从亼會意。,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董】〔古文〕《唐韻》多動切《集韻》覩動切,音懂。《爾雅·釋詁》董,督,正也。《書·大禹謨》董之用威。又《博雅》固也。又深藏也。《史記·倉公傳》氣當大董。又《周禮·春官》辨九,四日振動。《鄭註》動讀爲董。書亦或爲董。振董,以兩手相擊也。又《玉篇》藕根也。又董蕖。《續博物志》董蕖者,婆羅門云阿苗根,似白芷。又亭名。《左傳·文六年》改蒐于董。《註》河東汾隂縣有董亭。又澤名。《後漢·郡國志》文喜邑有董池陂,古董澤。又姓。《左傳·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龍多歸之,服事帝舜,賜之姓曰董。又《宣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