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见难噬脐释义


【目】〔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莫六切,音牧。《說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春秋元命苞》肝之使也。《韓詩外傳》心之符也。《禮·郊特牲》氣之淸明者也。易說卦離爲目。《註》南方之卦,主視。故爲目。《書·舜典》明四目。《註》廣四方之視,以決天下壅蔽。又《博雅》視也。凡注視曰目之。《史記·丞相世家》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又動目以諭也。《前漢·高帝紀》范增數目羽擊沛公。又含怒側視也。《周語》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又《小爾雅》要也。《周禮·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疏》是要目之事。又見

【见难】遇到危难。《淮南子·齐俗训》:“立节者见难不苟免,贪禄者见利不顾身。”唐元稹《莺莺传》:“犹惧兄之见难,是用鄙靡之词,以求其必至。”《封神演义》第十回:“君子见难,岂不知迴避?但天数已定,断不可逃,徒自多事。”

【噬脐】“噬齐”。自啮腹脐。喻后悔不及。《左传·庄公六年》:“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杜预注:“若囓腹齐,喻不可及也。”汉扬雄《太玄赋》:“岂恃宠以冒灾兮,将噬脐之不及。”宋叶梦得《怀西山》诗:“平生几濡首,末路多噬脐。”明宋濂《勃尼国入贡记》:“虽欲噬脐,悔可及乎!”李大钊《国民之薪胆》:“况徇虚名而受实祸,甘为日本效傀儡之勤劳,政府苟不慎审及此,异日噬脐,嗟何及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