溟濛千朵垂释义


【溟濛】貌。元张昱《船过临平湖》诗:“只因一霎溟濛雨,不得分明看好山。”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四章:“余方獨行前村,天忽陰晦,小雨溟濛,沾余衣袂。”2.昏暗;模糊不清。南朝梁沈约《八咏诗·被褐守山东》:“上瞻既隱軫,下睇亦溟濛。”《周书·刘璠传》:“縈回兮瑣散,暠皓兮溟濛。”唐郑谷《送许棠先辈之官泾县》诗:“蕪湖春蕩漾,梅雨晝溟濛。”明王韦《阁试春阴诗》:“曙光溟濛露華滿,輕雲閣日天沉沉。”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六章:“余在月色溟濛之下,凝神静觀其臉,横雲斜月,殊勝端麗。”阿英《敌後日记摘抄·一九四二年六月十六

【千】《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又《廣韻》漢複姓。又《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朵】〔古文〕《唐韻》丁果切《集韻》都果切,音埵。《說文》樹木垂朵朵也。《集韻》本作朶。亦作。又動也。《易·頤卦》觀我朶頤。又花朶也。《杜甫·趨新津北橋樓詩》白花檐外朵,靑柳檻前梢。又《宋儀衞志》殿之東西曰朵殿。又鹵簿用骨朵,以骨飾之,或範金爲之。《輟耕錄》骨朵,讀若脈都。又《雞肋編》以手捉物謂之朵,以手引小兒亦謂之朵。(朶)同朵。

【垂】〔古文〕《唐韻》《集韻》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又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又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又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又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又《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又《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