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鳞裸介如鬇鬡释义


【毛】《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音旄。《說文》眉髮之屬,及獸毛也。《釋名》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別形貌,自覆冒也。《詩·小雅》不屬于毛。《註》毛者,體骨之餘氣末屬也。《周禮·秋官》《司儀》王燕,則諸侯毛。《鄭註》謂以須髮坐也。《齊語》班序顚毛,以爲民紀。《註》顚,頂也。毛,髮也。次列頂髮之白黑,使長幼有等。又髮班白曰二毛。《禮·檀弓》古之征伐者,不獲二毛。又獸爲毛蟲。《周禮·地官》以土會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註》毛物,貂、狐、貒、貉之屬,縟毛者也。《禮·月令》孟秋之月,其蟲

【鳞】《廣韻》力珍切《集韻》《韻會》《正韻》離珍切,音鄰。《說文》魚甲也。《玉篇》魚龍之鱗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其動物宜鱗物。《註》鱗,龍之屬。《禮·月令》其蟲(鱗。《註》)龍蛇之屬。《淮南子·地形訓》凡鱗者,生於庶魚。又《正字通》雙鱗魚,產湖廣石門縣東陽山水中,鱗有兩重,與諸魚別,味肥(美。)又姓。《左傳·文十六年》鱗鱹爲司徒。《類篇》或作。此條有四字脫落,包括一個空格。今補於()中。

【裸】〔古文〕《唐韻》郞果切《集韻》魯果切,音卵。赤體。《說文》袒也。《孟子》雖袒裼裸裎於我側。《左傳·僖二十三年》曹共公聞其騈脅,欲觀其裸。《魏志·裴松之註》襧衡爲漁陽摻撾,不易衣,吏呵之,衡乃脫衣裸身爲之。又人曰裸蟲。《晉書·五行志》裸蟲,人類,而人爲之王。又川名。《述異記》桂林東南邊海有裸川。《桓譚·新論》呈衣冠于裸川。又海上有裸人鄕。又館名。《拾遺記》靈帝初起裸遊館千閒。 《韻會》作,別作倮臝儽。

【介】《廣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音戒。際也。《易·繫辭》憂悔吝者存乎介。《傳》介謂辨別之端。《左傳·襄九年》介居二大國之閒。又助也。《詩·豳風》爲此春酒,以介眉壽。又大也。《詩·小雅》神之聽之,介爾景福。又《爾雅·釋詁》介,善也。又因也。《左傳·僖七年》求介于大國。又《文六年》介人之寵,非勇也。《史記·魯仲連傳》平原君曰:勝請爲紹介。《孔叢子·難訓》子上曰:士無介不見。又《揚子·方言》介,特也。物無耦曰特,獸無耦曰介。又小也。《揚子·法言》升東嶽而知衆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又閒厠也。古者主有

【鬇鬡】1.毛发蓬乱貌。唐元稹《有酒》诗之一:“天蒸地鬱羣动萌,毛鳞躶介如鬇鬡。”宋朱辅《溪蛮丛笑》:“胎髮不剃除,长大而无櫛篦,不裹巾,蓬垢鬇鬡,自古以然,莫可化也。”2.谓草丛蓬乱貌。3.狰狞,凶恶可憎貌。唐元稹《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诗:“鼇钓气方壮,鶻拳心颇尊。下观鬇鬡辈,一扫冀不存。”元吴莱《女杀虎行》:“山深日落猛虎行,长风振木威鬇鬡。”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以次各指其官职,率鬇鬡怪异;然位渐卑,丑亦渐杀。”

有酒十章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