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言点眼访知音释义


【谩言】说假话。《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陛下以淮南民贫苦,遣使者赐长帛五千匹,以赐吏卒劳苦者。长不欲受赐,谩言曰:‘无劳苦者。’”《新唐书·周宝传》:“帝在蜀,淮南絶贡赋,谩言道浙西为宝剽阻。”2.谎话;假话。清周亮工《书影》卷二:“摄衣欲从虚左之迎,犹餘矜色;持槃招他人以歃,徐出谩言。”汉

【点眼】术语。当对方的棋块已被包围,如眼形未整,或未及时做眼,即在其中心要害处投子,使之做眼不成或仅成独眼,称做“点眼”。明张凤翼《红拂记·棋决雌雄》:“运奇点眼争国手,看指尖谁强谁怯。”2.点眼药。《西游记》第二一回:“你莫怪他,昨日也亏他与你点眼。”3.哭;落泪。《红楼梦》第六九回:“平儿又是伤心,又是好笑,忙将二百两一包的碎银子偷了出来,到厢房拉住贾璉,悄递与他説:‘你只别作声才好,你要哭,外头多少哭不得,又跑了这里来点眼。’”

【访知】探访得知。《北史·艺术传下·徐之才》:“魏听综收歛僚属,乃访知之才在彭泗。”《三国演义》第二九回:“策访知大怒,痛责狱吏,仍将于吉械繫下狱。”《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郭孝子﹞走到成都府,找着父亲在四十里外一个庵里做和尚,访知的了,走到庵里去敲门。”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今切,音隂。《說文》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書·舜典》八音克諧。《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疏》方謂文章,聲旣變轉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謂之音。音則今之歌曲也。《周禮·春官·大師》以六律爲之音。《疏》以大師吹律爲聲,又使其人作聲而合之,聽人聲與律呂之聲合,謂之爲音。《詩序》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疏》此言聲成文謂之音,則聲與音別。樂記註:雜比曰音,單出曰聲。記又曰: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則聲音樂三者不同,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