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淮渡口各收船释义


【两淮】宁后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简称淮东、淮西,后合称其地为“两淮”。《宋史·地理志一》:“高宗苍黄渡江,驻蹕吴会,中原、陕右尽入於金,东画长淮,西割商秦之半,以散关为界。其所存者两浙两淮……广西十五路而已。”《元史·世祖纪十二》:“﹝至元二十五年正月﹞己酉,詔中兴、西凉无得沮坏河渠,两淮两浙无得沮坏岁课。”元吴莱《风雨渡扬子江》诗:“三楚畸民类鱼鱉,两淮大将犹熊虎。”2.指今江苏省长江以北淮河南北的大部地区。明王鏊《震泽长语·食货》:“两淮盐场盐课银,岁不下数万千两。”《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又在两淮

【渡口】过河的地方。唐丘为《泛若耶溪》诗:“溪中水流急,渡口水流宽。”元贡师泰《朱仲文编修还江西赋此》:“瓜州渡口山如浪,扬子桥头水似云。”清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是日早凉,携一僕先至胥江渡口,登舟而待。”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慈航普渡》:“这五个渡口的老一代的船工,全是潘永福同志教会了的。”

【各】《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韻會》《正韻》葛鶴切,音閣。《說文》異辭也。从口从夂。夂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書·湯誥》各守爾典,以承天休。又屠各,北方種落名。《後漢·公孫瓚傳》瓚子續爲屠各所殺。又《字彙補》借作部落之落,見諸葛銅鐺。又《字彙補》引沈括筆談云:又借作洛。《石鼓文》大車出各。

【收】〔古文〕《唐韻》式周切《集韻》尸周切,音荍。《說文》捕也。《五經文字》作収,訛。《詩·大雅》此宜無罪,女反收之。《傳》收,拘收也。又《詩·周頌》我其收之。《傳》收,聚也。又《禮·玉藻》有事則收之。《疏》當有事之時,則收斂之。又《左傳·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註》收,取也。又《戰國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註》收,猶息也。又《博雅》收,振也。《中庸》振河海而不洩。《朱傳》振,收也。又車軫也。《詩·秦風》小戎俴收。《傳》收,軫也。又夏冠名。《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註》收,言所以收斂髮也。

【船】《唐韻》《集韻》《韻會》食川切,音膞。《說文》舟也。《世本》共鼓貨狄作船,黃帝臣。《揚子·方言》舟,自關而西謂之船。《釋名》船,循也,循水而行也。《史記·淮隂侯傳》信乃益爲疑兵,陳船欲渡臨晉。《註》索隱曰:劉氏云:陳船,地名,在舊關之西,今之朝邑,非也。案京兆有船司空縣,不名陳船。陳船者,陳列船艘,欲渡河也。《左思·蜀都賦》戈船掩乎江湖。又《正字通》皮船,明少保戚繼光濟水法,用生牛馬皮,竹木緣之如箱形,火乾,再用竿繫助之,以浮水。一皮船可乗一人,兩皮船合縫,可乗三人。又《韻會》衣領曰船。《正字通》俗以船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