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门不积余财释义


【空门】泛指佛法。大乘以观空为入门,故称。《大智度论·释初品》:“空门者,生空、法空。”唐王维《叹白发》诗:“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宋陆游《醉题》诗:“不学空门不学仙,清樽随处且陶然。”清钱谦益《<梅村先生诗集>序》:“余老归空门,不復染指声律。”2.指佛寺。明华察《游善卷碧仙岩》诗:“落日下空门,斋钟出林莽。”郁达夫《西游日录·游西天目》:“我们都有点儿乐而忘返,想学学这天目山传说中最古的那位昭明太子的父亲,预备着把身体舍给了空门。”3.佛教天台宗谓通达真性和实相的四门教法之一,以悟空入道。隋智顗《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积余】,多馀。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三》:“最上层的统治者铸造货币供人民使用,使人民得到鼓舞;行种种方便发展农业生产,使人民有所积馀。”《人民日报》1955.8.25:“按照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规定和我国的实际生产和消费情况,我国的粮食产量不仅够吃够用,并且可以有积馀。”典

【财】〔古文〕《唐韻》昨哉切《集韻》牆來切,音裁。《說文》人所寶也。《徐曰》可入用者也。《玉篇》納財,謂食穀也,貨也,賂也。《易·繫辭》何以聚人曰財。《註》財,所以資物生也。《書·禹貢》底愼財賦。《傳》所愼者,財貨貢賦。《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賦斂財賄。《註》財,泉穀也。《禮·坊記》先財而後禮。《註》幣帛也。又《禮器》設於地財。《註》財,物也。各是土地之物。又與裁通。《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釋文》財,荀作裁。《爾雅·釋言疏》裁、財音義同。《史記·封禪書》民里社各自財以祠。《前漢·郊祀志》作自裁。又與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