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付三余释义


【考古】考订古代文献、遗物、遗迹。明刘刚《<日损斋笔记>后序》:“观公辨驳之精若此,则其平昔攷古之学为何如哉!”1.考核研究古代事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滱水》:“望都县在南,今此城南对卢奴故城,自外无城以应之,考古知今,事义全违。”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閲图考古,更求僊术。”《宋史·林勋传》:“勋为此书考古验今,思虑周密,可谓勤矣。”清顾炎武《吴才老<韵补正>序》:“考古之功,寔始於宋吴才老,而其所著《韵补》,仅散见于后人之所引而未得其全。”2.指考古学。

【付】《唐韻》《集韻》《韻會》方遇切,音傳。畀也,授也。《孔叢子·記義篇》孔子曰:若苟付可付。則己不勞,而賢才不失矣。又《集韻》符遇切。同祔。祭名。《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祥掌國事。《註》付當爲祔。又姓。 《說文》从寸持物對人。《徐鉉曰》寸,手也。亦作仅。漢典考證:〔《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 謹照原文詳改祥。 考證:〔《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 謹照原文詳改祥。

【三余】1.《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遇言:‘﹝读书﹞当以三餘。’或问三餘之意。遇言‘冬者岁之餘,夜者日之餘,阴雨者时之餘也’。”后以“三餘”泛指空闲时间。晋陶潜《感士不遇赋》:“余尝以三餘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宋苏轼《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诗:“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餘。”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男儿事业在三餘,学就须乘駟马车。”柳亚子《书赠张镜潭》诗:“最是津南人物美,三冬图史伴三餘。”2.指余干、余姚、余杭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