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通渺茫释义


【精神】1.指人的精气、元神。相对于形骸而言。《吕氏春秋·尽数》:“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汉王符《潜夫论·卜列》:“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元揭傒斯《哭王十良仲》诗:“精神与时息,形质随日化。”2.指人的意识。《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清刘大櫆《见吾轩诗序》:“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藴结也。”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至于精神定义若何,欲求精确之界限,固亦非易,然简括言之,第知凡非物质者,即为精神可矣。”

【通】〔古文〕《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又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又暢也。《爾雅》四時和爲通正。《註》通,平暢也。又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又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又也。《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註》謂道之也。又凡人往來交好

【渺茫】貌。唐殷尧藩《送客游吴》诗:“吴国水中央,波涛白渺茫。”宋王安石《送程公辟之豫章》诗:“平湖湾坞烟渺茫,树石珍怪花草香,幽处往往闻笙簧。”明归有光《沧浪亭记》:“尝登姑苏之臺,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草明《乘风破浪》五:“渺茫的顶空上罩着碧蓝的天幕,它蓝的那么柔和。”2.模糊不清。唐白居易《长恨歌》:“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天和树色蔼苍苍,霞重嵐深路渺茫。”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时事·谢邱之讼》:“姓氏渺茫,无可考订。”3.虚妄无凭。指不可信。宋陆游《老学庵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