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恶奈无徒释义


【嫉】《廣韻》秦悉切《集韻》《韻會》《正韻》昨悉切,音蒺。《說文》妎也。《屈原·離騷註》害色曰妒,害賢曰嫉。《史記·外戚傳》褚先生曰:傳曰:女無美惡,入室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亢倉子·用道篇》同道者相愛,同藝者相嫉。又《集韻》疾二切,音自。義同。 亦作。通作疾。或作。

【恶】〔古文〕亞《唐韻》烏各切《集韻》《韻會》遏鄂切《正韻》遏各切,音堊。《廣韻》不善也。从心亞聲。《通論》有心而惡謂之惡,無心而惡謂之過。又醜陋也。《書·洪範》六極,五曰惡。《傳》醜陋也。《五行傳》貌不恭之罰也。又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築氏》敝盡而無惡。《註》雖至敝盡,無瑕惡也。又粗也。《史記·項羽本紀》以惡食食項王使者。謂粗飯也。又年凶曰歲惡。又器物不良曰苦惡。又糞穢也。《前漢·昌邑王傳》如是靑蠅惡矣。《師古曰》惡卽矢也。越王句踐爲吳王嘗惡。又多所不可曰性惡。《後漢·華陀傳》爲人性惡難得意。又《廣韻》烏路

【奈】同柰。詳木部柰字註。

【无徒】1.没有朋友;没有同伴。《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宋范仲淹《举彭乘自代状》:“﹝彭乘﹞博学不倦,孤立无徒,馆殿之中,独为淹久。”2.指无赖之辈。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向中令徙义》:“某四海无徒,愿在左右。”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没来由遇着无徒,使尽威权。”《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乐、韩暹又连名保奏无徒、部曲、巫医、走卒二百餘名,并为校尉、御史等官。”3.指无赖之行。《全元散曲·梧叶儿·嗔》:“怒纷纷心肠恶,气昂昂胆量粗,动不动撒无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