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食为缘疏五味释义


【减】《玉篇》古斬切,音減。俗減字。(減)《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斬切,音鹼。《說文》損也。《玉篇》少也,輕也。《禮·樂記》禮主其減。又水名。《山海經》番條之山,減水出焉。又岐山亦出減水,東南流注于江。又姓。《史記·酷吏傳》減宣。又《廣韻》《集韻》下斬切,音豏。又《集韻》公陷切,音。義同。 俗作减,非。(減)漢典考證:〔又姓。《前漢·酷吏傳》減宣。〕 謹按漢書作咸,史記作減。前漢改史記。 考證:〔又姓。《前漢·酷吏傳》減宣。〕 謹按漢書作咸,史記作減。前漢改史記。 zdi

【疏】《唐韻》所菹切《集韻》《韻會》山於切《正韻》山徂切,音梳。《說文》通也。本作。今作疏。《禮·樂記》淸廟之瑟,朱絃而疏越。《註》越,瑟底孔也。畫疏之,使聲遲也。《疏》疏,通也。使兩頭孔相連而通,孔小則聲急,孔大則聲遲。《經解》疏通知遠。又遠也。《詩·大雅》予曰有疏附。《傳》率下親上曰疏附。《箋》疏附,使疏者親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疏。又麤也。《詩·大雅》彼疏斯粺。《箋》疏,麤也。謂糲米也。《禮·玉藻》客飧,主人辭以疏。《註》飧者,美主人之食也。疏之言麤也。又《郊特牲》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又分也

【五味】、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孙子兵法·势篇》:“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郑玄注:“五味,酸、苦、辛、咸、甘也。”《淮南子·原道训》:“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2.泛指各种味道或调和众味而成的美味食品。《老子》:“五味令人爽口。”明张宁《方洲杂言》:“平生不经尝五味丰腴之物,清淡安全,所以致寿。”3.佛教以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五者比喻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五时之教。见《涅槃经》卷十四。清龚自珍《总正历代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