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却牡丹妖艳色释义


【减却】见“减却”。亦作“减却”。亦作“减却”。消减。唐杜甫《曲江》诗之一:“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白雪遗音·八角鼓·海棠花枯》:“到而今,残红败叶影儿孤,减却精神身无主。”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至少是使读者减却了不少对人生的认识。”

【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至唐开元中盛于长安,至宋在中州以洛阳为冠,在蜀以天彭为冠。群花品中,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参阅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宋高承《事物纪原·草木花果·牡丹》、宋陆游《天彭牡丹谱·花品序》、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牡丹》。

【妖艳】见“妖艳”。亦作“妖艷”。1.艳丽。《初学记》卷二七引三国魏锺会《菊花赋》:“乃有毛嬙西施荆姬秦嬴,妍姿妖艳,一顾倾城。”《隋书·五行志下》:“陈后主时,有张贵妃、孔贵嬪,并有国色,称为妖艷。”宋晏殊《浣溪沙》词:“三月和风满上林,牡丹妖艳直千金。”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这是个年轻的中国女人,站在一个老太婆的洋伞旁边,服装阔绰而妖艳。”2.指美女。隋卢思道《美女篇》诗:“京洛多妖艳,餘香爱物华。”《旧五代史·皇甫遇王清等传论》:“惑妖艳以丧其命,因醇酎以亡其身。”《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妖艷春

【色】〔古文〕《廣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音嗇。《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禮·玉藻》色容莊。《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註》以形貌求之也。又采色。《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又色慾。《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傳》色,女色。《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又物景亦曰色。《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