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古文〕《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音加。《說文》家居也。《爾雅》戸牖之閒謂之扆。其內謂之家。《詩·周南》宜其室家。《註》家謂一門之內。又婦謂夫曰家。《孟子》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又一夫受田百畝,曰夫家。《周禮·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註》有夫有婦,然後爲家。又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左傳·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將在家。又天家,天子之稱。《蔡邕·獨斷》天子無外,以天下爲家。又居其地曰家。《史記·陸賈傳》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又著述家。《前漢·武帝紀》表章六經
【城堞】的矮墙。汉贾谊《新书·春秋》:“及翟伐卫,寇挟城堞矣。”唐元稹《欲曙》诗:“片月低城堞,稀星转角楼。”清魏源《城守篇·守备上》:“城堞亦名城垜,以躲身为义也。不能躲身则如勿堞。堞不宜太高,高则掷石无力;堞口不宜太狭,狭则碍於击贼。”2.泛指城墙。唐白居易《大水》诗:“潯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閭阎半漂荡,城堞多倾坠。”宋苏舜钦《诣匦疏》:“闻河东地大震裂,涌水,坏屋庐城堞。”康有为《过昌平城望居庸关》诗:“城堞逶迤万柳红,西山岧嵽霽明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