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食非所乐释义


【火食】1.谓吃熟食。《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郑玄注:“不火食,地气煖不为病。”宋陆游《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有时三日不火食,山蕎畬粟杂沙磣。”康有为《大同书》丁部:“云南野人山之毛人,皆由不火食之故,故生毛耳;若改火食,毛即脱落。”2.指煮熟的食物,人间烟火食。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自家本秦时宫人,后以採药入山,谢去火食,渐渐身轻,得成大道。”《东周列国志》第四七回:“﹝萧史﹞日居凤楼之中,不食火食……弄玉学其导气之方,亦渐能絶粒。”3.举火煮饭。《荀子·宥坐》:

【非所】1.不按规定时间;不时。《荀子·王霸》:“伤国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於民而巧。”王先谦集解引俞樾曰:“非所,犹非时也。”2.不是人能够正常生活的地方。指监狱、边荒之地等。《后汉书·陈蕃传》:“或禁錮闭隔,或死徙非所。”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阴注阳受》:“先是翱典合肥郡,有一道人诣翱,自言能使鬼神。翱谓其妖……命繫於非所。”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三:“康熙癸未,状元王式丹以江南科场事牵涉,卒於非所。”

【乐】《唐韻》五角切《集韻》《韻會》《正韻》逆角切,音岳。《說文》五聲八音之總名。《書·舜典》夔,命女典樂,敎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易·豫卦》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又鐘鼓、羽籥、干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孝經》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又姓。《左傳》晉大夫樂王鮒,《戰國策》燕樂毅。複姓。《孟子》樂正裘。又《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喜樂也。《通論》喜者主於心,樂者無所不被。《易·繫辭》樂天知命。《孟子》與民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