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髻玉珑璁释义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髻】《唐韻》古詣切《集韻》《韻會》《正韻》吉詣切,音計。《說文》總髮也。从髟,吉聲。古通用結,此字後人所加。《史記·陸賈傳》尉佗魋結箕踞。《漢書註》結讀曰髻。《玉篇》同。《集韻》亦作紒。又《集韻》喫吉切,音詰。《莊子·達生篇》竈有髻。《註》髻竈神,著赤衣,狀如美女。又《集韻》激質切,音吉。義同。

【玉】〔古文〕《唐韻》《正韻》魚欲切《集韻》《韻會》虞欲切,音獄。《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易·鼎卦》鼎玉鉉。《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又《說卦》乾爲玉爲金。《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詩·大雅》金玉其相。《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

【珑璁】“瓏葱”。1.金玉声。唐白居易《夜归》诗:“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鐙轡瓏璁。”前蜀毛文锡《接贤宾》词:“少年公子能乘驭,金鑣玉轡瓏璁。”2.头发蓬松貌。唐尹鹗《江城子》词:“鬢云光,拂面瓏璁,腻玉碎凝妆。”宋晏殊《喜迁莺》词:“分行珠翠簇繁红,云髻裊瓏璁。”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杏腮浅澹羞匀,緑鬢瓏璁斜軃。”3.同“蘢葱”。花木繁茂貌。宋朱熹《雪中有怀》诗:“玄空杳靄低迷外,碧树瓏璁掩映间。”元张养浩《朝天曲·咏四景·秋》曲:“玉蕊瓏葱,琼枝低压,雪香春何足夸。”清查理《探芳信》词:“瓏璁几树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