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岂荡涤释义


【恒河】梵语。南亚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流经印度、孟加拉国入海。印度人多视为圣河、福水。《金刚经·无为福胜分》:“但诸恆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隋江总《大庄严寺碑》:“标乎刹土,比数恆河。”清赵翼《刘荫萱远寄藏佛一尊》诗:“岂特八万四千阿育塔,直与恆河同数微沙尘。”

【岂】《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說文》還師振旅樂也。又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又《集韻》《正韻》可亥切,音鎧。與凱愷通。軍勝之樂也。又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 《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漢典考證:〔《說文》還師振樂也。〕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 考證:

【荡涤】;清除。《汉书·食货志下》:“后二年,世祖受命,盪涤烦苛,復五銖钱,与天下更始。”《旧唐书·虞世南李百药等传赞》:“文皇盪涤,刷清苍昊。”清顾炎武《恭谒高皇帝御容于灵谷寺》诗:“扫除开八表,盪涤翦羣兇。”2.澡器。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四引汉服虔《通俗文》:“澡器谓之盪涤也。”冲洗;清除。《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一》:“荡涤烦文,除民疾苦。”宋曾巩《延庆寺》诗:“好风吹雨来,暑气一荡涤。”《剪灯新话·申阳洞记》:“不意君能为我扫除讎怨,荡涤凶邪,敢不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