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隍亦顺流释义


【河】《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水名。《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春秋·說題辭》河之爲言荷也。荷精分佈,懷隂引度也。《釋名》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又九河。《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六,

【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爾雅·釋詁》隍,虛也。《註》隍,城池無水者。又《釋言》隍,壑也。《註》城池空者爲壑。《說文》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玉篇》城下坑也。《易·泰卦》城復于隍。又《集韻》爲命切,音詠。義同。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顺流】地势而流动。汉陆贾《新语·道基》:“百川顺流,各归其所。”汉焦赣《易林·临之革》:“百川顺流,民安其居。”叶圣陶《隔膜·恐怖的夜》:“他的船也许因舟人的努力或是水势的顺流,再摇一两橹,就到对面的水埠了。”2.顺着水流。汉刘向《新序·善谋下》:“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唐刘禹锡《平齐行》之二:“千钧猛簴顺流下,洪波涵淡浮熊羆。”《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竺领命,驾小舟顺流而下,径至周瑜大寨前。”《明史·常遇春传》:“有败舟顺流下,触遇春舟乃脱。”3.比喻顺应社会潮流。《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