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莱通四邻释义


【蒿莱】1.野草;杂草。《韩诗外传》卷一:“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后汉书·独行传·向栩》:“﹝向栩﹞及到官,略不视文书,舍中生蒿莱。”唐杜甫《夏日叹》诗:“万人尚流冗,举目惟蒿莱。”鲁迅《集外集·<无题>诗》:“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2.草野。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三一:“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唐岑参《送杜佐下第归陆浑别业》诗:“还须及秋赋,莫即隐蒿莱。”黄侃《效庾子山<咏怀>》:“我本蒿莱人,焉能知治乱?”

【通】〔古文〕《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又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又暢也。《爾雅》四時和爲通正。《註》通,平暢也。又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又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又也。《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註》謂道之也。又凡人往來交好

【四邻】1.犹四辅。天子左右的大臣。《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钦四邻。”孔传:“四近前后左右之臣。”《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承,左曰辅,右曰弼……《书》曰‘钦四邻’,此之谓也。”《管子·四称》:“寡人幼弱惛愚,不通诸侯四邻之义,仲父不当尽语我昔者有道之君乎?”参见“四辅”。2.四方邻国。《书·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济小民。”《吴子·料敌》:“四邻之助,大国之援。”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楚庄王》:“国家治,则四邻贺;国家乱,则四邻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