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婴何凭指溱洧释义


【韩】《唐韻》《集韻》胡安切《韻會》《正韻》河干切,音寒。《說文》井垣也。从韋,取其帀也。幹聲。又國名。《詩·大雅·韓奕箋》韓,姬姓之國也,後爲晉所滅,故大夫韓氏以爲邑名。《左傳·桓三年》韓萬御戎。《韻會》曲沃桓公之子萬,食邑于韓,後分晉爲國。又三韓,國名,辰韓,弁韓,馬韓也。見《後漢·東夷傳》。又《廣韻》姓也。《韻會》秦滅韓,以國爲氏。又叶胡千切,音焉。《孫楚·白起贊》神機電斷,氣齊卒然,南折勁楚,走魏禽韓。 《說文》本作。《集韻》亦作榦幹。漢典考證:〔又三韓,國名,辰韓,示韓,馬韓也。見《後漢·光武紀》。〕

【婴】《廣韻》於盈切《集韻》伊盈切《正韻》於京切,音纓。《釋名》人始生曰嬰兒。胷前曰嬰,抱之嬰前,乳養之,故曰嬰。一曰女曰嬰,男曰孩。又《六書故》女首飾也。嬰,所以飾也。《荀子·富國篇》處女嬰寶珠。別作瓔。又加也。《賈誼·治安策》嬰之以芒刃。又觸也。《韓非子·說難》龍喉下逆鱗,嬰之則殺人。又繞也。《後漢·卓茂傳》嬰城者相望。又縈也,絆也。《陸機詩》世網嬰吾身。《張九齡詩》形隨世網嬰。又山名。《隋圖經》嬰山,幷州之主山。又《山海經》金星之山,多天嬰,其狀如龍骨。又九嬰,水火之怪。《淮南子·本經訓》堯使誅九嬰于凶水

【何】《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

【凭】《唐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平。《說文》依几也。从几从任。《增韻》倚也。《正韻》隱几也。《山海經》西王母梯几而戴勝。《註》梯几,凭几也。又《唐韻》《集韻》《韻會》皮孕切《正韻》皮命切,憑去聲。義同。(憑)《廣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凭。依也,託也。《書·顧命》憑玉几。又姓。又叶蒲蒙切,音蓬。《華覈·自責文》越從朽壤,蟬脫朝中。熙光紫闥,靑瑣是憑。 俗作慿,非。

【指】〔古文〕《唐韻》職雉切《集韻》《韻會》軫視切,音旨。《說文》手指也。《易·說卦》艮爲指。《疏》取其執止物也。《左傳·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動。《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將指,四無名指,五小指。又《定十四年》以戈擊闔廬傷將指。《註》足,大指也。言其將領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爲長。故足以大指爲將,手以中指爲將。又《廣韻》斥也。《易·繫辭》辭也者,各指其所之。《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適也。又示也。《禮·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前漢·蕭何傳》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註》指示者,以手指示之。又《增韻》指

【溱洧】1.溱水与洧水。在今河南省。《诗·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孟子·离娄下》:“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於溱洧。”赵岐注:“溱洧,水名。”唐白居易《经溱洧》诗:“《郑风》变已尽,溱洧至今清。”2.《诗·郑风》篇名。诗写男女春游之乐。旧注谓其“刺淫乱也”,后因以“溱洧”指淫乱。宋陆游《避暑漫抄·群居解颐》:“元和初,达官与中外之亲为婚者,先已涉溱洧之讥。”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微词·舜禹诗》:“元祐中,大官有婚于中表者,已涉溱洧之嫌。”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