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忌雷同释义


【忌】〔古文〕坖《唐韻》《集韻》《韻會》渠記切《正韻》奇寄切,音惎。《說文》憎惡也。《增韻》嫉也。《詩·周南·小星箋》以色曰妒,以行曰忌。又《廣韻》忌諱也。《周禮·春官·小史》詔王之忌諱。《疏》謂告王以先王之忌諱也。又《地官·誦訓》掌道方慝,以詔辟忌。《註》不避其忌,則其方以爲苟于言語也。又憚也。《左傳·昭六年》民知有辟,則不忌于上。又怨也。《晉語》小人忌而不思。《註》怨也。又戒也。《書·呂》敬忌罔有擇言在身。《註》忌之言戒也。又敬也。《左傳·昭元年》非羇何忌。《註》言不敬羇客,當誰敬哉。又忌日,親喪日也。《禮

【雷同】同”。1.随声附和。《礼记·曲礼上》:“毋勦説,毋雷同。”郑玄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后汉书·桓谭传》:“略靁同之俗语,详通人之雅谋。”李贤注:“靁之发声,众物同应,俗人无是非之心,出言同者谓之靁同。”唐杜甫《前出塞》诗之九:“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2.泛指相同。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营造》:“造屋之工,当以扬州为第一,如作文之有变换,无雷同。”冯骥才《雕花烟斗·画家》:“而唐先生的烟斗,造型、图纹、形象、制法,乃至风格,无一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