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叫右竿捺释义


【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又《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又《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又《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又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又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又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又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

【叫】《唐韻》《正韻》吉弔切《集韻》《韻會》古弔切,音訆。《說文》嘑也。《詩·小雅》或不知叫號。《釋文》叫本又作嘂。又叫叫,遠聲也。《揚雄·解難》大語叫叫。又叫奡,高舉貌。《司馬相如·大人賦》糾蓼叫奡。又色叫。《麈史》王德用召入兩府,有干薦舘職者。王曰:某武人,素不閱書,若奉薦則色叫矣。今人以事理不相當爲色叫,本此。又《集韻》《韻會》古幼切,音救。《集韻》聲也。《莊子·齊物論》叫者譹者,郭象讀。《前漢·昌邑王傳》遂叫然號曰。 《玉篇》同噭。《集韻》或作嘄。 俗作呌,非。漢典考證:〔《司馬相如·大人賦》糾廖叫奡。

【右】《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音峟。與祐佑通。《說文》助也。《爾雅·釋詁》右,導也,勴也,亮也。《書·益稷》予欲左右有民。《註》左音佐。《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詩·大雅》保右命爾,燮伐大商。又左之對也。《書·禹貢》夾右碣石入于河。《禮·少儀》贊幣自左,詔辭自右。《註》立者尊右。又上也。《前漢·公孫弘傳》守成上文,遭遇右武。《註》師古曰:右亦上也。又《循吏傳》文翁以爲右職。《註》師古曰:右職,縣中高職也。又强也。《後漢·明帝紀》無令豪右,得固其利。又官名。《周禮·夏官》司右

【竿】《廣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音干。《說文》竹梃也。《詩·衞風》籊籊竹竿。《史記·貨殖傳》竹竿萬个。又竿牘。《莊子註》竹爲書。又地名。《水經注》衞縣有竿城。又與干通。《後漢·董卓傳》僭擬車服,時人號竿摩車。《註》竿摩,猶干劘也。言其相逼近也。又《集韻》古旱切。與幹同。箭笴也。又《集韻》居案切,音旰。衣架。《爾雅·釋器》竿謂之箷。又叶經天切。《白居易·悟眞寺詩》或時洩光采,夜與星斗連。中頂最高峯,拄天靑玉竿。又叶公旦切。《劉琨·答盧諶詩》亭亭孤幹,獨生無伴。綠葉繁縟,柔條修罕。朝採爾實,夕捋

【捺】《唐韻》奴曷切《集韻》《韻會》乃曷切,難入聲。手重按也。《字林》搦捎也。又書法有捺,古名磔。《書·法離鉤》微斜曰捺,人大等字是也。橫過曰波,之道等字是也。又《正韻》乃八切,義同。 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