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五音兮琴瑟笙簧释义


【纷】《廣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正韻》敷文切,音芬。《說文》馬尾韜也。《玉篇》亂也,緩也。又《博雅》紛紛,衆也。又喜也。《易·卦》用史巫紛若吉。《釋文》紛,衆也,喜也。一云盛也。《前漢·禮樂志》羽旄紛紛。《註》紛紛言其多。又《書·顧命》筍席紛純。《疏》紛如綬,有文而狹者也。又《禮·內則》左佩紛帨。《註》紛帨,拭物之佩巾也。又《揚雄·羽獵賦》靑雲爲紛。《註》紛,旗旒也。又《集韻》符分切,音汾。紛縕,亂貌。又《韻補》叶孚焉切。《孫楚·雪賦》豐隆灑雪,交錯翻紛。膏澤偃液,普潤中田。zd

【五音】1.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即宫、商、角、徵、羽。唐以后又名合、四、乙、尺、工。相当于简谱中的1、2、3、4、5、6。《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赵岐注:“五音,宫、商、角、徵、羽。”汉王充《论衡·定贤》:“鼓无当於五音,五音非鼓不和。”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七条絃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2.指音乐。《韩非子·十过》:“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五音日日声盈耳,七寳朝朝满眼看。”3.音韵学名词。指按声母的发音部位所分的五种声类,即喉音

【兮】《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又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又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琴瑟】1.乐器,琴和瑟。亦偏指琴瑟的一种。《书·益稷》:“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晋陆机《拟西北有高楼》诗:“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琴,一本作“瑶”。唐杜甫《锦树行》:“飞书白帝营斗粟,琴瑟几杖柴门幽。”明梁辰鱼《浣纱记·见王》:“桐作琴瑟,音调和也。”郭沫若《历史人物·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琴瑟的输入,大约在春秋初年。”2.指琴瑟之声,古人以之为雅乐正声。《荀子·非相》:“听人以言,乐於钟鼓琴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统序科第》:“琴瑟不改,而清浊殊涂;丹漆不施,而丰俭异致。”元方回《仇仁近

【笙】《唐韻》《廣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音生。《廣韻》樂器也。《世本》隨作笙。一曰女媧作。《說文》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釋名》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博雅·釋樂》以瓠爲之,十三管,宮管在左方。《白虎通》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謂之笙。《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註》大者十九簧,和,十三簧者。《前漢·律歷志》匏曰笙。《註》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書·益稷篇》笙鏞以閒。《詩·小雅》笙磬同音。《周禮·春官》笙師掌敎歙竽、笙。又細也。《揚子·方

【簧】《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說文》笙中簧也。古者女媧作簧。《釋名》簧,橫也。於管頭橫施于中也,以竹鐵作于口,橫鼓之也。《詩·王風》君子陽陽,左執簧。《疏》簧者,笙管之中金薄鑠也。《禮·明堂位》女媧之笙簧。《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調竽笙竾簧。又以言惑人謂之簧鼓。《詩·小雅》巧言如簧。《疏》如笙中之簧,聲相應和。《蔡邕賦》思在口而爲簧。又步搖也。《急就篇》冠幘籫簧結髮紐。《師古註》簧,卽步搖也。漢典考證:〔《禮·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調笙簧。〕 謹照原文笙上增竽字。簧上增竾字。 考證:〔《

【双调】蟾宫曲 东皇太乙前九首(以楚辞九歌品成)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