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一息三千年释义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史记·周本纪》:“有寇至,则举烽火。”《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日击数牛饗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閒谍,厚遇战士。”《三国志·魏志·陈泰传》:“遂进军高城岭,潜行,夜至狄道东南高山上,多举烽火,鸣鼓角。”《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因要取褒姒一笑,向驪山之上,把与诸侯为号的烽火烧起来。”2.指战争、战乱。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清史稿·张煌言传》:“十一年,又自吴淞入江,逼镇江,登金山望祭明太祖陵。烽火达江寧,俄,退次崇明。”杨朔《蓬莱仙境》:“再往后,我

【一息】1.一呼一吸。比喻极短的时间。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追奔电,逐遗风,周流八极,万里一息。”晋陆云《岁暮赋》:“百年迅於分嘘兮,千岁疾於一息。”宋陈亮《勉强行道大有功》:“盖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出此入彼,间不容髮,是不可一息而但已也。”《老残游记》第十回:“一息工夫,只听迴廊上格登格登,有许多脚步儿响,顷刻已经到了面前。”方光焘《疟疾》:“过了一息,她面上露着微笑,跑回房来。”2.暂停;稍歇。《穀梁传·昭公四年》:“庆封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南朝梁沉约《丽人赋》:“中步檐而一息,顺长廊而迴归。”

【三千】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2.泛言数目之多。三国魏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唐李白《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3.指三千大千世界。南朝宋谢灵运

【年】漢典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