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政要人酬酢释义


【风光】1.风以及草木上反射出的日光。《文选·谢朓<和徐都曹>》:“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李周翰注:“风本无光,草上有光色,风吹动之,如风之有光也。”唐元稹《景申秋》诗之七:“雨柳枝枝弱,风光片片斜。”宋陈善《扪虱新话·评诗句可作画本》:“每咏其句,便如行孤山篱落间,风光物采来照映人,应接不暇也。”2.风景;景色。唐张渭《湖上对酒行》:“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宋苏轼《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暴雨初晴楼上晚景之一》:“秋后风光雨后山,满城流水碧潺潺。”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道静﹞随便

【政要】施政的要领。《慎子·威德》:“慕贤智,则国家之政要在一人之心矣。”《后汉书·蔡邕传》:“六年七月,制书引咎,誥羣臣各陈政要所当施行。”唐陈子昂《答制问事》:“窃见国之政要,兴废在人。”2.从事政治活动而有权势、地位的人物。徐迟《精神分析》:“原来今天还有洋脑壳,要坐在汽车里和我们的政要一起检阅国民兵团呢。”汉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叶如延

【酬酢】亦作“酧酢”。亦作“醻酢”。1.主客相互敬酒,主敬客称酬,客还敬称酢。《淮南子·主术训》:“觴酌俎豆酬酢之礼,所以效善也。”《新唐书·卓行传·阳城》:“彊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怎当他酬酢处两三巡,揭席时五六盃,醉的我将宫锦淋漓。”2.应对;应付。《易·繫辞上》:“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韩康伯注:“可以应对万物之求,助成神化之功也。酬酢,犹应对也。”宋苏轼《<德威堂铭>叙》:“其综理庶务,酬酢事物,虽精练少年有不如。”清谭嗣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