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仇快报复释义


【恩仇】“恩讎”。1.恩与仇。唐白居易《禽虫诗》之八:“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因讎。”宋陆游《送陈德邵宫教赴行在二十韵》:“恩仇快报復,祸福出笑顰。”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九:“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清秋瑾《宝刀歌》:“寳刀侠骨孰与儔?平生了了旧恩仇。”2.偏指恩惠。宋王禹偁《拟侯君集平高昌纪功碑》:“寻加王爵,仍许袭封。虽恩讎之弥隆,顾猖狂而未已。”3.偏指仇怨。《明史·选举志二》:“事属曖昧,或快恩讎报復,盖亦有之。”鲁迅《集外集·题三义塔》:“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汉

【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夬切,音塊。《說文》喜也,从心夬聲。《廣韻》稱心也,可也。《後漢·蓋勳傳》王允曰:欲得快,司隸校尉,誰可作者。又《增韻》爽快也,急疾也。又《戰國策》恭于敎而不快。《註》謂縱逸也。又《輟耕錄》世謂有疾曰不快。《後漢·華佗傳》體有不快。又姓。又叶窺貴切,音愧。《易·旅卦》心未快也,叶旅于處,未得位也。《揚子·太經》不宴不雅,禮樂廢也。拂繫絕纗,心誠快也。 本作。俗省作快。zdic.net漢

【报复】;报答。《汉书·朱买臣传》:“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復焉。”《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湌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復。”2.指报积怨、愤恨。巴金《家·十版代序》:“我更不愿意把小说作为报复的武器来攻击私人。”田汉《获虎之夜》:“易四聋子知道母老虎一定要报复的。”3.答复;应对。《北史·萧宝夤传》:“门庭宾客若市,而书记相寻,寳夤接对报復,不失其理。”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布衣有事或数謁见在位者,在位者相报復甚希。”4.犹报应。《北齐书·孝昭帝纪论》:“岂幽显之间,实有报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