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留名日月光释义


【董】〔古文〕《唐韻》多動切《集韻》覩動切,音懂。《爾雅·釋詁》董,督,正也。《書·大禹謨》董之用威。又《博雅》固也。又深藏也。《史記·倉公傳》氣當大董。又《周禮·春官》辨九,四日振動。《鄭註》動讀爲董。書亦或爲董。振董,以兩手相擊也。又《玉篇》藕根也。又董蕖。《續博物志》董蕖者,婆羅門云阿苗根,似白芷。又亭名。《左傳·文六年》改蒐于董。《註》河東汾隂縣有董亭。又澤名。《後漢·郡國志》文喜邑有董池陂,古董澤。又姓。《左傳·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龍多歸之,服事帝舜,賜之姓曰董。又《宣二年

【子】〔古文〕《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又《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名】《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音詺。《說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玉篇》號也。《廣韻》名字也。《春秋·說題》名,成也。《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又自呼名也。《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又呼人之名也。《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又名譽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又《春秋·說題》名,大也。《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又名號也。《儀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月光】月亮的光线,是由太阳光照到月球上反射出来的。《诗·陈风·月出》“月出皎兮”毛传:“皎,月光也。”唐韩愈孟郊《遣兴联句》:“我心随月光,写君庭中央。”《宋史·陆佃传》:“﹝陆佃﹞居贫苦学,夜无灯,映月光读书。”朱自清《荷塘月色》:“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2.见“月光童子”。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