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日窅窅释义


【东都】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畧……取於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杨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则,相土之东都为今河南商丘县。”一说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在镐京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3)东汉都洛阳,在西汉京都长安之东。汉班固有《东都赋》。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窅窅】隐晦貌;幽暗貌。《鹖冠子·天则》:“举善不以窅窅,拾过不以冥冥。”陆佃注:“不以潜晦举人之善。”唐戴叔伦《赠徐山人》诗:“针自指南天窅窅,星犹拱北夜漫漫。”2.遥远貌。晋陶潜《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十四:“故乡窅窅日夜隔,音尘断絶阻河关。”《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孤云落日春云低,良人窅窅羈天涯。”3.深邃貌。唐韩愈《剥啄行》:“窅窅深堑,其墉甚完。”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五》:“仰眺祗觉崇崇隆隆而不见其顶,下瞰祗觉窅窅冥冥而莫晰其根。”4.象声词。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