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然空山中释义


【嗒然】1.形容身心俱遣、物我两忘的神态。唐白居易《隐几赠客》诗:“有时犹隐几,嗒然无所偶。”宋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诗之一:“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明宋濂《抱瓮子传》:“且当抱瓮之时,嗒然忘形,志虑外絶,精神内营,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清金农《寻孟尊师草堂》诗:“嗒然白云外,巾舃得清凉。”2.形容沮丧怅惘的神情。朱自清《白采》:“他已经搬到附近什么地方去了,我们只好嗒然而归。”茅盾《子夜》十八:“她猛可地站了起来,全身是反抗的火焰。然而她又随即嗒然坐下。”参见“嗒焉”。

【空山】少人的山林。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明李攀龙《仲春虎丘》诗:“古刹云光杳,空山剑气深。”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汉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