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学制斐然诗释义


【从来】1.亦作“从徠”。来路;由来;来源。《逸周书·大武》:“五虞:一鼓走疑,二备从来,三佐车举旗,四采虞人谋,五后动捻之。”朱右曾注:“备从来,防其断我归路。”唐牛僧孺《玄怪录·张佐》:“佐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至再三,叟忽怒叱曰:‘年少子,乃敢相逼!吾岂盗贼椎埋者耶?何必知从来!’”明蒋一葵《长安客话·香山寺》:“来青轩在佛殿东,所从来久,其匾额则今上宸翰也。”鲁迅《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一到广州,我觉得比我所从来的厦门丰富得多的,是电影,而且大半是‘国片’,有古装的,有时装的。”2.历来

【学制】1.学校的制度。南朝宋范泰《请建国学表》:“学制既下,远近遵承。”《北史·刁冲传》:“虽家世贵达,及从师於外,自同诸生。于时学制,诸生悉日直监厨,冲虽有僕隶,不令代己,身自炊爨。”宋曾巩《劝学诏》:“故更制博士,而讲求所以训厉之方,定著于令,以为学制。”2.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组织系统和课程、学习年限的规定。

【斐然】文彩貌;显著貌。《汉书·礼乐志》:“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唐刘禹锡《秋声赋》序:“吟之斐然,以寄孤愤。”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三:“周侍郎亮工,文章政绩,斐然可观。”郭沫若《蜩螗集·<题关山月画>序》:“关君山月,有志于画道革新……成绩斐然。”参见“斐然成章”。2.穿凿妄作貌。《魏书·元深传》:“顷恒州之人,乞臣为刺史,徽乃斐然言不可测。”宋陆游《谢王枢使启》:“斐然妄作,本以自娱,流传偶至於中都,鉴赏遂尘於乙夜。”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诗》:“龙门拙句,斐然妄发。阁下仍刊翠琰,示方来,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