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神越海峤释义


【驰】〔古文〕《廣韻》直離切《集韻》《韻會》《正韻》陳知切,音池。《玉篇》走奔也。《廣韻》馳騖也,疾驅也。《左傳·莊十年》公將馳之。又《玉篇》天子道也。《正字通》馳道,天子所行路,若今之中道。又姓。《姓苑》明馳九垓,仁壽縣舉人。又《集韻》唐何切,音駝。亦走也。又叶徒臥切,音隋。《詩·小雅》不失其馳,舍矢如破。又叶尺里切,音恥。《劉向·九歎》周流覽於四海兮,志升降以高馳。徵九神於回極兮,建虹采以招指。又叶直詈切,音滯。《蔡邕·彈棊賦》於是列象,彫華逞麗。豐腹斂邊,中隱四企。輕利調博,易使騁馳。

【神越】。明徐祯卿《谈艺录》:“盖观於大者,神越而心游,中无植干,鲜不眩移,此宏词之极轨也。”2.精神散失。《淮南子·俶真训》:“神越者其言华,德荡者其行伪。”高诱注:“越,散也。言不守也,故华而不实。”3.脱俗高逸。指风格。刘家方《访画家黄幻吾》:“王羲之的超逸、欧阳询的隽秀、怀素的洒脱,张旭的神越,无一不使先生心摹手追。”

【海峤】海边山岭。唐张九龄《送使广州》诗:“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嶠行。”宋文天祥《战场》诗:“三年海嶠拥貔貅,一日蹉跎白尽头。”明何景明《明月篇》:“长安月,离离出海嶠。”朱祖谋《望江南》词:“不信明珠生海嶠,江南哀怨总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