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身修道殊千古释义


【侧身】1.倾侧其身,表示戒惧不安。《诗·大雅·云汉序》:“遇烖而惧,侧身修行。”孔颖达疏:“侧者,不正之言,谓反侧也。忧不自安,故处身反侧。”汉桓宽《盐铁论·救匮》:“故公孙丞相、倪大夫侧身行道,分禄以养贤,卑己以下士。”宋司马光《乞罢修感慈塔札子》:“陛下当此之际,所宜侧身刻意,降服损膳,以救其患。”《明史·陆昆传》:“伏望侧身修行,亟屏永成辈以絶祸端。”2.向侧面转体。汉张衡《四愁诗》:“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霑翰。”唐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靂应手神珠驰。”洪深

【修道】1.犹行道,谓实践某种原则或思想。《孙子·形》:“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南史·袁粲传》:“混其声迹,晦其心用……修道遂志,终无得而称焉。”2.特指道家修炼以求成仙。汉王充《论衡·道虚》:“夫修道求仙,与忧职勤事不同。”3.指学习、实行宗教教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一人修道,济度几许苍生?免脱几身罪累?幸熟思之!”《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皇甫真人已知斩妖剑不灵,自去入山修道去了。”4.遵循某种原则、规律。《管子·正世》:“今使人君行逆不修道,诛杀不以理,重赋敛,竭民

【殊】《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音殳。《說文》死也。漢令曰:蠻夷長有罪,當殊之。《莊子·在宥篇》殊死者相望也。《註》廣雅曰:殊,斷也。司馬云決也。一曰誅也。《字林》云死也。《前漢·宣帝詔》赦殊死以下。又絕也。《前漢·宣帝詔》骨肉之親,粲而不殊。《師古註》粲,明也。殊,絕也。明於仁恩,不離絕也。《前漢·韓信傳》軍皆殊死戰。《師古註》殊,絕也。謂決意必死。又斷絕也。《左傳·昭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又傷而未絕也。《史記·蘇秦傳》齊大夫與蘇秦爭寵,使人刺蘇秦,不死,殊而走。又別也,異也。

【千古】1.久远的年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唐李白《丁都护歌》:“君看石芒碭,掩泪悲千古。”宋王安石《金山寺》诗:“谁言张处士,雄笔映千古。”清昭槤《啸亭续录·王西庄之贪》:“贪鄙不过一时之嘲,学问乃千古之业。”朱德《悼左权同志》诗:“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2.引申为具有长远存在的价值。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自此以后,北宋诸公皆奉杜为正宗,而杜之名遂独有千古。”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南宋诸名家,大旨亦不悖於温韦,而各立门户,别有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