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柱下五千言释义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柱下】1.相传老子曾为周柱下史,后以“柱下”为老子或老子《道德经》的代称。《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李贤注:“柱下,老子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词:“莫怪新来白髮,恐是当年柱下,《道德》五千言。”清龚自珍《邵子显校刊<娄东杂著>序》:“此事成,可以傲嬴刘,媲柱下,储以俟后圣。”2.周秦置柱下史,后因以为御史的代称。《汉书·张苍传》:“﹝张苍﹞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颜师古注:“柱下,居殿柱

【五千言】《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迺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所终。”后以“五千言”为老子《道德经》的代称。唐白居易《养拙》诗:“迢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宋姜夔《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词:“五千言,老来受用,肯教造物儿戏。”鲁迅《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老聃作五千言,释迦有恒河沙数说,也还是东洋人中的‘好事之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