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禅律威仪释义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学禅】宋翁卷《山中》诗:“不奈邻峰学禪伴,时时来此叩巖扉。”清恽敬《与李汀州书》:“自隋唐学禪者,以山名寺名称其本师。”参见“学佛”。

【威仪】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仪节及待人接物的礼仪。《礼记·中庸》:“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孔颖达疏:“威仪三千者,即《仪礼》中行事之威仪。”《后汉书·儒林传下·董钧》:“时草创五郊祭祀,及宗庙礼乐,威仪章服,輒令钧参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明道先生尝至天寧寺,方饭,见趋进揖逊之盛。叹曰:‘三代威仪,尽在是矣。’”罗惇曧《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礼经三百,威仪三千,礼之文备矣。”2.庄重的仪容举止。《书·顾命》:“思夫人自乱於威仪。”孔传:“有威可畏,有仪可象。”《汉书·薛宣传》:“宣为人好威仪,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