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郊草具腓释义


【边】〔古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又《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又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又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又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漢典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 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

【郊】《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交。《說文》距國百里爲郊。《爾雅·釋地》邑外謂之郊。《周禮·地官·載師》近郊、遠郊。《註》五十里爲近郊,百里爲遠郊。《書·費誓》魯人三郊、三遂。《註》國外曰郊,郊外曰遂。天子六軍,則六鄕、六遂。大國三軍,故魯三郊、三遂也。又祭名。冬至祀天于南郊,夏至祀地于北郊,故謂祀天地爲郊。又地名。《左傳·文三年》秦伯伐晉,取王官及郊。《註》晉地。又叶姑刀切,音高。《詩·衞風》碩人敖敖,說于農郊。《集傳》叶音高。漢典考證:〔《詩·衞風》碩人敖敖,說于農郊。《註》讀若高。〕

【草具】1.粗劣;粗劣的饭食。《战国策·齐策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王弗信,使舍食草具,待命岁餘。”司马贞索隐:“谓亦舍之,而食以下客之具,然草具,谓麄食草莱之饌具。”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卷一:“以麦饭对葱叶,谓草具之食也。”清钮琇《觚賸续编·英豪举动》:“﹝熊廷弼﹞供枯鱼焦腐二簋,粟饭一盂,冯下箸有难色……﹝熊曰:﹞似此草具,当非所以待子,然丈夫处世,不应於饮食求工,能饱餐麤糲者,真英雄耳。”2.初步制定,草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餘年,天下

【腓】《唐韻》符飛切《韻會》符非切,音肥。《說文》脛腨也。《廣韻》腳腨腸也。《博雅》腓,也。《正字通》脛後肉,腓腸也。《易·咸卦》六二咸其腓。《疏》腓,足之腓腸也。《莊子·天下篇》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管子·侈靡篇》故卿而不理,靜也。其獄一踦腓,一踦屨。《註》諸侯犯罪者,令著一隻屨以恥之。又病也。《詩·小雅》百卉具腓。《傳》腓,病也。又變也。《詩·小雅·具腓釋文》腓,變也。又避也。《詩·小雅》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傳》腓,避也。又《大雅》牛羊腓字之。《釋文》避也。又《廣韻》扶涕切《集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