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



  (蒸忤啼哭)凡九门

  [卷第七] 变蒸第一

  《圣济经》慈幼篇·形气变成章曰∶天有精,地有形,形精相感而化生万物。故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天为阳,地为阴;水为阴,火为阳。阴阳者,血气之男女。水火者,阴阳之证兆。惟水火既济,血气变革,然后刚柔有体而形质立焉。造化炉锤间,不能外,是以成物。兹婴孺始生,有变蒸之理也。原受气之初,由胚胎而有血脉,由血脉而成形体,由形体而能动,由动而筋骨立,以至毛发生而脏腑具,谷气入胃而百神备,是乃具体未形,有常不变之时也。若夫萌区有状,留动而生,血脉未荣,五脏未固,尚资阴阳之气,水火之齐甄陶以成,非道之自然,以变为常者哉。儿生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变者上气,蒸者体热。上气则以五脏改易,气皆上朝,脏莫高于肺,而肺主气故尔。体热则以血脉敷荣,阳方外固。阳在外,为阴之使,故尔积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三百二十日十变且蒸,是之谓小蒸。毕后六十四日一大蒸,积二百五十六日大蒸毕。凡五百七十六日变蒸数足,形气成就。每经一变,则情态异常。盖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之生得非成于变蒸之候耶。其候有轻重,其时有远近。轻者体热微汗,似有惊候,耳与后阴所会皆冷。重者壮热而脉乱,或汗或否,此其候也。平者五日而衰。远者十日而衰。先期五日,后之五日,为十日之中热乃除,此其时也。当是时务致和平,不欲惊扰,灸刺、汤剂皆非所宜。或先变而热作,或后蒸而未解,则治之当如成法。或变蒸之中加以时行温病,与夫非变而得天行者,其诊大率相类,惟耳及后阴所会皆热为异尔。学人可不审焉!《巢氏病源》∶变蒸者,以长血气也。变者上气,蒸者体热。变蒸有轻有重,其轻者体热而微惊,耳冷,髋亦冷,上唇头白疣起如死鱼目珠子,微汗出,而近者五日而歇,远者八、九日乃歇。其重者体壮热而脉乱,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辄吐,无所苦也。变蒸之时,目白睛微赤,黑睛微白,(《千金》又曰∶目白者重,赤黑者微。)亦无所苦,蒸毕自明了矣。先变五日,后蒸五日,为十日之中热乃除。变蒸之时,不欲惊动,勿令旁边多人,变蒸或早或晚,根据时如法者少也。初变之时,或热甚者,违日数不歇。审计日数,必是变蒸,服黑散发汗;热不止者,服紫双丸。如小瘥便止,勿复服。(《千金翼》云∶自当有余热,变蒸尽,乃除耳。)其变蒸之时,遇寒加之,则寒热交争,腹痛夭矫,啼不止者熨之则愈。变蒸与温壮伤寒相似,若非变蒸,身热、耳热、髋亦热,此乃为他病,可为余治;审是变蒸,不得为余治。其变日数,从初生至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九十六日三变,变者丹孔出而泄也。至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一百六十日五变,一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变,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三百二十日十变,变且蒸。积三百二十日小蒸毕,后六十四日大蒸,蒸后六十四日复大蒸,蒸后一百二十八日复大蒸,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毕也。

  《颅囟经》∶凡孩子自生,但任阴阳推移,即每六十日一度变蒸,此骨节长来,四肢发热,或不下食乳,遇如此之时,上唇有珠子,如粟粒大,此呼为变蒸珠子,以后方退热饮子疗之,不宜别与方药。(《颅囟经》以六十日为一变,《巢氏病源》以三十二日为一变,以有不同,故兼存之。)《葛氏肘后》云∶凡小儿自生三十二日一变,再变为一蒸,凡十变五小蒸,又有三大蒸。凡五百七十六日变蒸毕,乃成人。其变蒸之候,身热、脉乱、汗出,(崔氏云∶脉乱、汗出、目睛不明,微似欲惊及不乳哺。)数惊不乳哺,上唇头小白泡起如珠子,耳冷,尻冷,此其证也。单变小微,兼蒸小剧,平蒸五日,或七日、九日,慎不可疗。若或大热不已,则与少紫丸微下。

  《葛氏肘后》又云∶若于变蒸中,加以时行温病,其证相似,惟耳及尻通热,口上无白泡耳,当先服黑散发汗,汗出以粉敷之瘥,若不尽除,即以紫丸下之。

  《千金》论凡小儿自生三十二日一变,再变为一蒸,凡十变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毕,乃成人。小儿所以变蒸者,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脏,故一变竟,辄觉情态有异。单变小微,兼蒸小剧。凡蒸平者五日而衰,远者十日而衰。先期五日,后之五日,为十日之中热乃除耳。儿生三十二日一变,二十九日先期而热,便治之如法,至三十六、七日蒸乃毕耳。恐不解了,故重说之。(变蒸之日,《千金要》、《翼》皆与《葛氏肘后》诸家并并同,此其中语有小异者,故又载之。)且儿变蒸或早或晚,不如法者多。又初变之时,或热甚者,违日数不歇,审计变蒸之日。当其时有热微惊,慎不可治及灸刺,但和解之。若良久热不可已,少与紫丸微下,热歇便止。若于变蒸之中,加以时行温病,或非变蒸时而得时行者,其诊皆相似。惟耳及尻通热,口上无白泡耳,当先服黑散以发其汗。汗出,温粉粉之,热当歇,便就瘥。若犹不都除,乃与紫丸下之。

  《千金》又法∶凡儿生三十二日始变,变者身热也。至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其状卧端正也。至九十六日三变,定者候丹孔出而泄。至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以能咳笑也。至一百六十日五变,以成机关也。至一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五机成也。至二百二十四日七变,以能匍匐语也。至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以知欲学语也。至二百八十八日九变,已亭亭然也。凡小儿生至二百八十八日九变、四蒸也。当其变之日,慎不可妄治之,则加其疾。变且蒸者,是儿送迎月也。蒸者,甚热而脉乱,汗出是也。近者五日歇,远者八九日歇。当是蒸上不可灸刺妄治之也。

  《千金翼》∶儿身壮热而耳冷、髋亦冷者,即是蒸候,慎勿治之。儿身热,髋、耳亦热者病也,乃须治之。

  (《千余》叙变蒸议论皆同,独用紫丸、黑散,叙得甚明。又云∶变蒸中病乃须治。)《圣惠》∶小儿变蒸都毕,凡五百七十六日乃成人,血脉骨木皆坚牢也。

  《茅先生方》小儿有变蒸伤寒候∶身壮热,唇尖上起白珠,或热泻,或呻吟,或虚惊,此候小儿生下便有变蒸而长意志,乃四十九日一变而长骨肉。此候有之,所治者只用镇心丸(方见一切惊门中)夹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与服,自平和也,不服药也安乐。(此又云∶四十九日一变,与前亦异。)汉东王先生《家宝》变蒸候∶宜用神仙黑散子三二服,并调胃气,观音散三二服。(方见胃气不和门中。)钱乙论变蒸云∶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自生之后,即长骨脉、五脏六腑之神智也。

  变者,易也。(《巢源》云∶上多变气。)又生变蒸者,自内而长,自下而上,又身热,故以生之日后三十二日一变。变每毕,即情性有异于前。何者长生腑脏、智意故也?何谓三十二日长骨添精神?人有三百六十五骨,除手足中四十五碎骨外,有三百二十数。自生下,骨一日十段而上之,十日百段,而三十二日计三百二十段,为一变,亦曰一蒸。骨之余气,自脑分入龈中,作三十二齿,而齿牙有不及三十二数者,由变不足,其常也。或二十八日即至长二十八齿,以下仿此,但不过三十二之数也。凡一周遍乃发虚热诸病,如是十周则小蒸毕也。计三百二十日生骨气,乃全而未壮也。故初三十二日一变,生肾志,六十四日再变,生膀胱。其发耳与冷,肾与膀胱俱主于水,水数一,故先变生之。九十六日三变,生心喜;一百二十八日四变,生小肠,其发汗出而微惊。

  心为火,数二。一百六十日五变,生肝及哭。一百九十二日六变,生胆,其发目不开而赤。肝主木,木数三。

  二百二十四日七变,生肺声。二百五十六日八变,生大肠,其发肤热而汗,或不汗。肺属金,数四。二百八十八日九变,生脾智。三百二十日十变,生胃,其发不食,肠痛而吐乳。此后乃齿生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

  《太仓》云∶气入四肢,长碎骨于十变,后六十四日长其经脉。手足受血,故能持物,足立能行也。经云∶变且蒸,谓蒸毕而足一岁之日也。师曰∶不汗而热者发其汗,大吐者微泻,不可余治,是以小儿须变蒸脱齿者如花之易苗。所谓不及三十二齿,由变之不及,齿当与变日相合也,年壮而视齿方明。

  《秘要指迷》论凡小儿才生变蒸后,多有身热、微泻青黄者,不可用药止住,须温暖药匀气。如药力重,即变成慢脾风也。

  《五关贯真珠囊》小儿生下八蒸之候∶夫八蒸者,每四十五日一蒸变,变各有所属,重者五日而息也。(变蒸日数稍异,故并载之。)一蒸,肝生魂,肝为尚书。未蒸时魂未定,故儿目瞳子昏。蒸后肝生魂定,令目童子光明。二蒸,肺生魄、肺为丞相。未蒸时魄未定,故儿未能嚏嗽。肺上通于鼻,蒸后能令嚏嗽。三蒸,心生神,心为帝王。未蒸前神未定,故儿未言语。心通于舌,蒸后令儿能语笑也。四蒸,脾生智,脾为大夫,藏智,故未蒸前儿未能举动,蒸后令儿举动任意也。五蒸,肾生精志,肾为列女。外应于耳,故蒸后能令儿骨髓气通流也。六蒸,筋脉伸,故蒸后筋脉通行,九窍津液转流,令儿能立也。七蒸者,骨神定,气力渐加,故蒸后能令儿举脚行也。

  八蒸者,呼吸无有停息,以正一万三千五百息也。凡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故令儿呼吸有数,血脉通流五十周也。

  汉东王先生《家宝》小儿变蒸候歌∶变蒸之候若为程,(为程者,是有数也。三十二日为一度变矣。)一一从头别有名。第一看儿发毛立,口唇尖上白珠生。(头发立而不伏,又唇上有白泡子起也。)三两日间起寒热,(忽然发,却自住是也。)忽然睡里足虚惊。(睡中哭而不觉也。)或则遍身流盗汗,(此是气血长不逮,流于毛孔中出。)或然微痢腹中鸣。(腹中似泻水之声,此是变实,其肠胃而作声。)或则因闷皮肤急,(忽闷,皮肤急及气急,少时却醒。)(忽然吐逆气交横。忽然要吐气急,盖因长其气血,不觉被气节之,即吐,不久自住也。)七日之中惊梦里,(生不七日,忽睡中惊叫,人多疑床,非也。此是长其神气,故童子能喜笑矣。)但看蒸变辨其名。(变蒸者,则是长其血气。长不逮后相滞,故发热也,或者生筋骨,或者正其五脏也。)智者将心信医药,下愚不晓逐邪行。虽然变蒸得其候,还须用药保长生。(亦须服和气丸散及不可当风洗浴也。)长沙医者毛彬传疗小儿初生变蒸候歌∶变蒸方长是婴儿,一出胎来数可推。未到期年蒸八变,四十九日一回期。第一肝蒸生于魂,双眼虽开瞳子昏。三两日间微壮热,定目看人似欲言。第二变蒸生于魄,喷嚏咳嗽开胸膈。见人共语笑喃喃,暗里时时长筋脉。第三变蒸生于神,渐能识母畏傍人。血脉初生学及覆,肌肉皮肤渐渐匀。第四脾蒸生于智,尻骨初成独坐戏。三焦胃管渐开张,乳哺甘甜不肯离。第五肾蒸生精志,气候相通转流利。掌骨初成学匍匐,反复捉搦能随意。第六筋骨蒸初成,九窍津液皆相应。时时放手亭亭立,气力加添日渐胜。第七膝踝骨初成,颜色红光遍体荣。举脚抬肩便移步,嘻嘻学语百般声。第八呼吸定精神,风血气脉自回轮。八蒸之候细分别,一一从头为列名。七日之中有乖治,但看外证辩其名。第一看儿毛发立,口唇尖起白珠生。三两日中寒热起,忽然睡里作虚惊。或即遍身流盗汗,或乃微利腹中鸣。或即脊膂皮肤急,忽乃呕逆气交横,或则困闷通身软,忽然啼哭没心情。重者不过一七日,轻者三朝便得平。上古圣贤制方论,还须服药觅延生。

  《葛氏肘后》

  黑散方

  麻黄(二两)大黄(一两)杏仁(二分)上件并捣为散,将杏仁熬,别研如脂,乃内散同捣令调和,(《圣惠》并炒令黑,都研细。汉东王先生并烧灰存性。)密盛器中,勿令见风。一月儿服如小豆一枚,乳汁和咽之。拘令得汗,勿使见风。百日儿服如枣核,量大小与之佳。《千金要》、《翼》分两同。《元和纪用经》大黄只半两。《千金要》三味先捣,麻黄、大黄为散,别研杏仁如脂,乃细细内散。又捣令调和,内密器中。又《千金要》、《翼》黑散治小儿蒸变挟时行温病,或非变蒸时而得时行。《元和纪用经》自四味饮以下,黑散、紫丸、至圣散、五加皮治不能行。蜀脂饮、麝香丸七分,谓之育婴七宝。紫阳道士一名《保子七圣至宝方》,专为一书者,此方是也。

  《葛氏肘后》

  紫丸方

  代赭赤石脂(各一两)巴豆(四十枚)杏仁(五十枚)上件代赭、赤石脂先捣细筛,巴豆四十枚去心、皮熬,(《千金翼》、《元和纪用经》并三十枚,又《纪用经》以二十枚洗,沙皮制,十个生用。)杏仁五十枚去皮,令碎研如脂,(《元和纪用经》用四七个。)合三物,捣三千杵,自相看,若硬,加少蜜更捣,密器中盛。三十日儿服如麻子一丸,与少乳汁令下,良久复与少乳,勿令多,宜至日中当小下,热若不尽,明旦更服一丸。百日儿如小豆大小,以此加减,若小儿夏月多热,往往发疾,此丸无所不治,三、二十日与一服殊佳。如真代赭不可求,用左顾牡蛎代之。《千金要》、《翼》紫丸治小儿变蒸发热不解,并挟伤寒、温壮,汗后热不歇,及腹中有痰癖,哺乳不进,乳则吐、食痫、先寒后热,此亦《元和纪用经》育婴七宝,紫阳道士保子七圣方也。又《千金翼》谓小儿气盛有病,但下之,必无所损,若不时下,则将成病,固难治矣。

  《圣惠》治小儿变蒸,经时不止,挟热心烦、啼叫无歇,骨热面黄。

  柴胡散方

  柴胡(去苗)甘草(炙微赤,锉)人参(去芦头)元参(各一两)龙胆(半两,去芦头)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婴孺方》治小儿变蒸,壮热不止。

  代赭(一两半)杏仁(三十个,别入研。)上为末,拌和匀,以黄蜡丸之。二十日儿服黑散,汗出后,更服此紫丸子,黍大一丸讫,少乳乳之,令药得下。两食久,复乳之,勿过饱。平旦一服,日中药势尽,日西久时复增丸。至鸡鸣时若不瘥,复与一丸,若愈即止。三十日儿,胡豆大一丸。若不利,壮热者加半丸,以利下为度。又方云∶紫丸服之当利而全出,若不出及不全者,为病未尽,更须服之。有热服紫丸子,无热有寒者,勤服当归散,若黄散。变蒸后微热者,可与除热黄芩汤。

  汉东王先生服黑散,候有微汗,浑身稍凉,即用

  香粉散方

  蚌粉(末拘多少,研令极细,水飞过)麝香(少许,研细)上为末,用绵裹掺之。

  张涣治婴儿周内,时或体热,眠卧不宁,乳哺不调,目睛不明,或瘥或作,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甚者微惊,乃长血气,名曰变蒸候。过周渐除,切不可乱投汤药,宜用

  清心汤方

  人参(半两,去芦头)麻黄(去节)川大黄麦门冬(去心)甘草(炙)犀角屑(各一分)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杏仁一个,去尖拍破,同煎至四分,去滓,放温,时时与服。

  张涣

  紫砂丹方

  治变蒸身热不已。

  代赭(研细,水浸一宿,澄去清水,焙干)当归(洗、焙干。各半两)朱砂(细研,水飞)木香人参(去芦头。各一分)上件为细末,与代赭石同研匀,入杏仁十个,去皮尖,巴豆五个,去心膜,出油同研匀,入麝香半钱,拌匀,滴水和如针头大。每服三粒至五粒,煎荆芥汤下,乳后。

  《吉氏家传》治伤寒变蒸候方。

  当归(一钱)大黄(炒)北黄芩川乌头(煮。各一分)防风(半两)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半盏,入荆芥煎四分,温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变蒸候方。

  变蒸日数甚分明,或泻槐黄又夹惊。发热喜啼多不乳,急须匀气便安宁。

  匀气散

  香附子甘草(炙。各一分)天仙藤人参橘皮藿香(各一钱)上件为末。每服半钱,用米饮调下。

  [卷第七] 中客忤第二

  《巢氏病源》小儿中客忤候∶小儿中客忤者,是小儿神气软弱,忽有非常之物,或未经识见之人触之,与儿神气相忤而发病,谓之客忤也。亦名中客,又名中人。其状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腹痛反倒天矫,面变易五色,其状似痫,但眼不上插耳。其脉弦、急、数者是也。若失时不治,久则难治。若乳母饮酒过度,醉及房劳,喘后乳香者最剧,能杀儿也。(其脉急数者,宜与龙胆汤下之,加人参、当归各如龙胆汁分等多少也。)《葛氏肘后》论∶小儿病发身软、时醒者,谓之痫;身强直反张、不醒者,谓之痉。凡中客忤之病,类皆吐下青黄白色。其候似痫,但眼不上下接耳。其痢水谷解离是也。

  《千金》论∶少小所以有客忤病者,是外人来气息忤之,一名中人,是为客忤也。虽是家人或别房异户,虽是乳母及父母或从外还,衣服经履鬼神粗恶暴气,或牛马之气,皆为忤也。执作喘息、乳气未定者,皆为客忤。

  凡小儿衣、布、帛、绵中不得有头发,履中亦尔也。白衣青带、青衣白带,皆令中忤。凡非常人及诸物从外来,亦惊小儿致病。欲防之法,诸有从外来人及异物入户,当将儿避之,勿令见也。若不避者,烧牛屎,令常有烟气置户前则善。

  小儿中客为病者,无时不有此病也。而秋初一切小儿皆病者,岂是一切小儿悉中客邪?夫小儿所以春冬少病,秋夏多病者,秋夏小儿阳气在外,血脉嫩弱,秋初夏末晨夕时有暴冷,小儿嫩弱,其外则易伤,暴冷折其阳,阳结则壮热,胃冷则下痢,是故夏末秋初小儿多壮热而下痢也。未必悉是中客及也。若治少小法,夏末秋初常宜候天气温凉也。有暴寒卒冷者,其少小则多患壮热而下痢也。慎不可先下之,皆先杀毒后下之耳。

  小儿中客,急视其口中悬痈左右,当有青黑肿脉核如麻豆大,或赤、或白、或青,如此便宜用针速刺渍去之,亦可爪摘决之,并以绵缠钗头拭去血也。少小中客之病,吐下青黄赤白汁,腹中痛及反倒偃侧,喘似痫状,但目不上插少睡耳。面变五色,其脉弦急。若失时不治,小久则难治矣。欲疗之方,用豉数合,水拌令湿,捣熟,丸如鸡子大,以摩儿囟上、手足心各五、六遍,毕以丸摩儿心及脐,上下行转摩之。食顷破视,其中当有细毛,即掷丸道中,痛即止。(《肘后》亦收此豉方,作《短剧方》,然不若如此之详。)茅先生客忤形候∶眼翻腾,腰背强直,项硬,手足硬,返身归后如角弓,面黑色。此候因儿子生下都不与出屋,被人相请乳母,有檐夫扛兜,身带汗气,或有腋气,或牛马气,儿子吸着。且奈儿子五脏血气未就娇嫩,遂吸着其气,乃积在心脏,日往月来,被风乘虚而发此之候。

  《婴童宝鉴》小儿客忤歌∶客忤多因人物冲,更遭鬼气亦相同。青黄吐出并白沫,水谷开张腹又疼。面色五般时变动,脉弦急数不干风。一同痫吊多惊证,两目根据常异有风。

  《千金》治少小中客忤、强项欲死方。

  取衣中白鱼十枚为末,以敷母乳头上,令小儿饮之,入咽立愈。一方∶二枚,着儿母手掩儿脐中,儿吐下愈。亦以摩儿项及脊强处。

  《千金》治少小客忤,二物黄土涂头方。

  灶中黄土、蚯蚓屎等分捣合,和水和如鸡子黄大,涂儿头上及五心,良。一方云∶鸡子青和如泥。

  《千金》又方吞麝香如豆大许,立愈。《圣惠》研如粉,清水调一字。(《广利方》治客忤,用麝香调,涂儿口。)《千金》治少小犯客忤发作有时者方。

  以母月衣覆儿上,大良。

  《千金翼》治小儿新生客忤中恶,发痫发热,乳哺不消,中风反折,口吐舌并疰忤面青,目上插,腹满癫痫,羸瘦疰及三岁不行。

  双丸方

  上麝香牛黄黄连(宣州者。各二两)丹砂特生矾石(烧)附子(炮,去皮)雄黄桂心乌贼鱼骨(各一两)巴豆(六十枚,去皮、心熬)赤头蜈蚣(一枚,熬。《圣惠》与此方同,独麝香、牛黄减半,蜈蚣加半)上一十一味各异捣、筛,别研巴豆如膏,乃纳诸药,炼蜜和捣三千杵,密壅之,勿泄气。生十日、二十日至一月,日服如黍米大二丸,四十日至百日服麻子大二丸,一岁以上以意增加。有儿虽小而病重者,增大其丸,不必根据此丸。小儿病客忤,率多耐药,服药当汗出,若汗不出者不瘥也。一日一夜四、五服,以汗出为瘥。凡候儿中人者,为人乳子未了而有子者,亦使儿客忤。口中衔血,即月客也。若有此者,当寻服此药,即儿可全也。口聚唾,腹起热者,当灸脐中,不过二、七壮,并勤服此药。若喜失子者,产讫,儿堕落地声未绝,便即以手指刮舌上,当得所衔血如韭叶者,便以药二丸如粟米大服之,作七日乃止,无不痊也。若无赤头蜈蚣,赤足者亦得,三枚皆断取前两节,其后分不可用也。

  《外台》崔氏又疗儿若卒客忤中人,吐,不下乳哺,面青,脉变弦急者,以浴之方。

  取钱七十文,以水三斗,煮令有味,适寒温浴儿,良。(《圣惠》用青铜钱一百二十文。)《子母秘录》治小儿卒客忤死。

  烧桔梗末三钱匕饮服。

  《集验》主小儿客忤。

  墨捣、筛,和水温服半钱匕。好墨入药,粗者不堪。

  《食疗》治小儿客忤。

  熊骨煮汤浴之。

  日华子治小儿客忤。

  乌雌鸡粪炒服。

  《元和纪用经》疗小儿客忤。

  捣菖蒲汁内口中。

  又生艾汁内口中。

  又磨刀水三、四滴,妙。

  《圣惠》治小儿血脉盛实,寒热作时,四肢惊掣,发热大吐。儿若已能进哺,中食不消,壮热及变蒸不解,中客忤,人、鬼气并诸痫等。并宜服

  龙胆散方

  龙胆(去芦头)钩藤柴胡(去苗)甘草(炙微赤,锉)赤茯苓黄芩桔梗(去芦头)赤芍药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一分)蜣(三枚,去翅、足,微炒)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日四、五服。

  《圣惠》辟小儿诸般惊叫,颤螈,从初养下便与乳母带,辟诸惊忤之气。

  雄黄丸方

  雄黄煎香白胶香降真香(末)鬼臼(去毛,为末。各一两)虎头骨(微炙)猴孙头骨(微炙。各三分)麝香白龙脑乳香(各一分)大蛇头(一枚,炙)上件药都研令细,用熟枣肉和丸如弹子大。初长儿前先烧一丸,次用丝绢袋子带一丸于身上,辟一切惊忤之气。

  《圣惠》治小儿中客忤体热方。

  白龙骨葛根(锉。各一分)牛黄(细研,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日三、四服。

  《圣惠》治小儿客忤,惊啼壮热。

  犀角散方

  犀角屑麦门冬(去心,焙)钩藤朱砂(细研。以上各一分)牛黄(细研,半分)麝香(三豆大,细研)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研了药令匀。每服不计时候,以金银温汤调下半钱。

  《圣惠》治小儿客忤,惊啼叫方。

  灶中黄土(二两)鸡子(一枚,去壳)上件药相和,入少许水调。先以桃柳汤浴儿,后将此药涂五心及顶门上。

  《圣惠》又方猪乳(一粟壳)牛黄末(一字)上件药相和,渐渐滴儿中口佳。

  《圣惠》治小儿卒客忤,躯啼、腹坚满。

  雀粪丸方

  雀粪(一两)当归(半两,锉,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五十日儿每服一丸,以乳汁下,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中客忤,欲死、心腹痛。

  雄黄散方

  雄黄麝香上件各等分,都研细为散。周儿每服一字,用刺鸡冠血调灌之,空心,午后各一服。更随儿大小临时以意加减。《婴孺方》云∶无麝香,以牛黄代之。

  《圣惠》治小儿卒中客忤方。

  铜照子鼻上烧令赤,着少许酒中淬过,少少与儿服之。

  《圣惠》治小儿客忤壮热,浴方。

  白芷根苗苦参上件药等分,粗捣为散。用清浆水煎,入盐少许以浴儿,浴了用粉摩之,佳。

  《圣惠》又方上取李叶煎汤,去滓,温洗浴儿,瘥。

  《圣惠》又方新马粪(一枚)上水绞取汁,与儿时时服少许。

  《圣惠》治小儿客忤,欲野狼狈方。

  上抱儿于厕前,取屎,草烧灰为末,水调服少许即愈。

  《圣惠》治小儿卒中客忤。禁符\r图\p03-b12b1.bmp\r上件符并朱书,额上贴之。

  《谭氏殊圣》治客忤方。

  忽尔连连哭不休,浑身壮热脉如钩。惊啼不得冤神鬼,客忤伤心不自由。犀角雄黄相共捣,桃符煎水看稀稠。人参茯苓车前子,丸吃三服请不忧。

  安神丸

  生犀末(半钱)雄黄(研)人参茯苓车前子(各一分)上为末,取桃白皮一两、桃符一两,二味以水三升,同煎至一升,去滓,更煎成膏,和前药丸如麻子大。

  每服三丸,芍药汤下。

  《谭氏殊圣》又治客忤方。

  小儿哽气筑心连,喘息多愁胃口涎。唯有此疾宜早治,为缘客忤气相煎。看看病状医难效,取取真珠散半钱。龙脑生犀香附子,小儿餐了保身安。

  真珠散

  真珠末(四钱)生犀末(二钱)香附子末(一钱)龙脑(半字)上同研。每服一字,桃仁汤调下。乳母忌生冷、油腻、一切毒物半月。

  《婴孺方》治中客忤人,吐下,面青黄,脉弦急者。

  上取水三斗,煎令有味,浴儿瘥。

  《婴孺方》治小儿客忤吐痢。

  白扇汤方

  白扇牡蛎(各四分)蜀漆(二分)附子(一分,炮)上以水二升煮四合,适温冷,晚服一合汤方。

  《婴孺方》治小儿少小客忤痛及气满常痛。

  麝香汤方

  麝香(大豆大二颗)半夏(洗)黄(各一两)甘草(炙)干姜桂心(各半两)上水三升煮八合,下麝香末再煎一小沸,先食服三合。

  《婴孺方》治少小儿

  客忤丸

  方。

  蝇屎(秋夏预于蝇多处收,丸之)上小儿一服一黍大,大儿麻子大一丸,大良。

  《婴孺方》治小儿中忤。

  一味饼方

  灶黄灰火(一升)上以醋溲入疏绢袋中,按作饼状,摩儿胸上,灰冷去之。破看灰中有人毛,牛、马、猪、羊等毛,皆有形似,以毛别之。灰置妇人脚上先试之,乃可置儿胸上,仍数摇动,勿令太热。

  张涣∶婴儿血气未实,皆神气软弱,除父母及乳养之常照管外,不可令见生人及抱往别房异户,及不可见牛马兽畜等。其父母家人之类,自外及寅夜行归家,亦不可见儿,恐经履鬼神粗恶暴气。若犯人令儿吐下青黄赤白,水谷解离。其状似发痫者,但眼不上戴,脉不弦急,名曰客忤,宜用

  辟邪膏

  方。(凡断乳小儿,亦有中恶卒暴者,亦宜服此药,立至苏省。)降真香(锉)白胶香沉香虎骨(微炙)鬼臼(去毛)草龙胆人参(去芦头)白茯苓上件各半两捣,罗为细末,次入水磨雄黄半两,细研水飞。次研麝香一钱,都拌匀,炼蜜和如鸡头大。每服一粒,煎乳香汤化下。及别丸如弹子大,用丝绢袋子盛,令儿衣服上带之,仍卧内常烧,神妙。

  《刘氏家传方》小儿客忤,晓夜啼叫不已。

  菩萨退和纸烧通赤,以瓷瓯盖勿失性,研入麝香少许,浓煎金银、薄荷汤调下。或未能饮药,只调涂乳头上,或乳汁调下。

  《婴孺方》治小儿客忤惊啼,以爪爪儿手大指甲后肉际,汁出即止。

  《婴孺》灸法∶治客忤吐不止,灸手心主间使、大都、隐白、三阴交各三炷。

  《婴孺》又灸法∶大椎下第五节,及灸足跟后黄白肉际,二七炷立瘥。

  《婴孺》载葛氏灸法∶小儿中客忤恶气,灸儿脐上下左右各半寸,及灸儿鸠尾下一寸。凡五处各三十壮,都主儿百疾。

  《婴童宝鉴》∶小儿客忤灸九角,在耳尖上入发际。又灸阳门,在当阳下入发际。

  [卷第七] 中人忤第三

  (犯人噤附)《千金》论中客忤与中人、中马忤皆通而为一,治法亦多同,然不能无少异尔。

  《葛氏肘后》治小儿中人,吐下黄水,用水一斗煮钱十四文,以浴之。

  葛氏又法∶取水和粉并熟艾,各为丸,鸡子大。摩小儿五心良久,擘毛出,瘥。

  《葛氏肘后》

  徐王神效方

  治小儿吐乳,四肢皆软,谓之中人忤。

  桂心三两,水二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又将浓滓涂五心,常令温之。(《婴孺方》治中人忤,桂心二两,水三升,煮一升半。)《千金》治卒中人忤方。

  剪取驴前膊胛上旋毛,大如弹子,以乳汁煎之,令毛消药成,着乳头上饮之,下喉即愈。

  《千金》又方烧母衣带三寸,并发合乳汁服之。

  《千金》又方取牛口沫敷乳头饮之。

  《千金》又方取牛鼻津服之。

  《千金》治小儿寒热及恶气中人。

  一物猪蹄散方

  猪后脚悬蹄烧末捣、筛,以乳汁饮一撮,立效。

  《千金》治少小见人来卒不佳,腹中作声者。

  二物烧发散方

  用向来者人囟上发十茎,断儿衣带少许,合烧灰,细末和乳饮儿,即愈。

  《千金》治小儿中人忤,躯啼面青,腹强者。

  一物猪通浴方

  猪通二升,以热汤灌之,适寒温浴儿。

  《食医心鉴》∶小儿寒热,恶气中人,亦以湿豉为丸如客忤法。

  《婴孺方》治小儿中人忤方。

  上取生肫,暖汤浴肫,取汁浴儿立瘥。

  《婴孺》又方马通上烧为灰,酒三升煮沸浴儿。

  《婴孺方》治小儿生五、六日,卒得口牵不能乳,有候中人者,啼声不出死,不治。觉晚者死,觉早者气未入脏腑。又微引乳者,宜此汤治之。

  甘草(炙)龙骨茯苓牡蛎(虾赤)干地黄黄芩(各一分)当归桂心(各半两。以上切之)上取淡竹沥一升,煮取五合绞去滓,下白蜜一合服之,消息节之。

  《婴孺》治小儿暴惊啼绝死,或外人入户邪随来,或病患见其病名滔,众医不治。

  千金汤方

  蜀漆左顾牡蛎(赤。各一分)上以浆水一升煮五合。温服一合,噤不能咽,含之令下,即瘥。

  附《茅先生方》∶小儿生下犯人噤候。面青黑,合脐眼闭,吐逆不下乳。此候因生下来不免外人看问,或有腋气,或因妇人月假不净,或外人带邪神触着生下来。大故乳哺使触异气之物,气血未就,又被风邪击致此。

  所治者,先用朱砂膏(方见惊积门下)乳上吮下,后用镇心丸(方见一切惊门中)与服即愈。

  如见不下乳,眼视肚硬,死候。大凡初生下儿子,家中人不见,不可便与外人入房看问,人家各有神祗。又恐妇人腋气及月假不净触着,恐中客忤,此即是养儿之法。

  [卷第七] 中马忤第四

  《千金》论曰∶凡诸乘马行,得马汗气臭,未盥洗易衣装,而便向儿边,令儿中马客忤。儿卒见马来,及闻马鸣惊,及马上衣物、马气,皆令小儿中马客忤。慎护之,特重一岁儿也。

  《圣惠》∶凡人乘马到人家,人身有马汗不暇汤浴,则须换衣服。不暇换衣服即食顷间歇定,方得亲近小儿。

  若不如此,则小儿中马毒客忤。或初卸马,马气未歇,将鞍辔等物逼近小儿,儿闻马嘶便惊,皆因中马毒客忤。

  其状腹痛,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甚者致夭也。

  《千金》治小儿中马客忤法(中客、中人皆可用∶)用粉为丸如豉法,摩儿手足心及心头脐上下,行转摩之。咒曰∶摩家公摩家母,摩家子儿苦客忤,从我始,扁鹊虽良不如善唾良。咒讫,弃丸道中。

  《千金》又法∶取一刀横着灶上,解儿衣,发其心腹讫(《千金翼》以发字作拨。)取刀持向儿吮之唾,辄以刀拟向心腹,啡啡曰(音非,出唾貌)∶煌煌日,出东方,背阴向阳。葛公、葛公,不知何公(《千金翼》云∶葛公、葛母,不知何公。)子来不视,去罔顾,过与生人忤。梁上尘,天之神。户下土,鬼所经。大刀锾犀对灶君,二七唾客愈儿惊。唾啡啡,如此二七啡啡。每唾以刀拟之咒。当三遍乃毕。用豉丸亦如上法,五、六遍讫。取此丸破视,其中有毛,弃丸道中,人马客忤即愈矣。

  《简要济众》治小儿中马毒客忤,取马尾于儿面前烧,令儿咽烟气,日烧之,瘥为度。

  《圣惠》又方上取马口角沫,涂儿口中效。

  [卷第七] 被第五

  (继病附)《巢氏病源》小儿被候∶小儿所以有病者,妇人怀妊,有恶神导其腹中胎,嫉而制伏他,小儿令病也。

  妊娠妇人,不必悉能致,人时有此耳。之为疾,喜微微下,寒热有去来,毫毛、鬓发、不悦是其证也。

  《千金》论曰∶者,小鬼也(音奇。)宜服龙胆汤(方见痫门中。)凡妇人先有小儿,未能行而母更有娠,使儿饮此乳亦作也。令儿黄瘦骨立,发落壮热是其证也。今继病是此证。

  《婴童宝鉴》∶小儿微痢腹胀,寒热去来,毛发曰疾(音奇)是小儿鬼也。盖母腹有妊娠,即腹中子之灵识之嫉也,非母之乎。缘百灵娠妇身外,其婴儿眼净即畏之,致此患也。

  《千金》治方。

  炙伏翼,热嚼哺之。

  《千金》治少小客挟实。

  白藓皮汤方

  白藓皮大黄甘草(炙。各一两)芍药茯苓细辛桂心(各十八铢)上七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分三服。

  《千金翼》∶白马眼主小儿,母带之。

  《圣惠》治小儿中,面色白赤而复变青者。如醉色,故复发作面赤。若青黑色绕口,不治。觉病候晚者,死。

  觉之早者,所中邪气未入脏腑。又微引乳者,可服此

  甘草散

  方(与中客忤门中方同,而分两不同,又此不用竹沥煎。)甘草(炙微赤,锉)龙骨赤茯苓牡蛎(烧为粉)生干地黄黄芩桂心(各一分)当归(半两锉,微炒)上件药捣,精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淡竹叶七片,煎至五分,去滓,入白蜜一钱,更煎一、两沸,量儿大小以意分减。温服,日三、四服。

  《圣惠》治小儿中挟实。宜服

  大黄丸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白藓皮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犀角屑黄芩赤茯苓赤芍药(以上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加减服,日三、四服。

  《圣惠》治小儿生十余月后,母又有娠,令儿精神不爽,身骨萎瘁,名为病。宜服

  伏翼散方

  上取伏翼烧为灰,细研,以粥饮调下半钱,日四、五服效。若炙令香熟嚼之,哺儿亦效。(《千金》以此方治,亦治继病,大抵二病不相远。)《圣惠》又方冬瓜(切)竹(锉)上件各四两,以水三升煎作汤,放温,以洗浴儿效。(《千金》亦以治。)《圣惠》又方龙胆(半两,去芦头)上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量儿大小,渐渐分减服之。

  张涣

  虎骨丹方

  治被病。

  虎头骨(微炙)鬼臼(去毛)草龙胆鬼箭(以上各一分)琥珀白胶香(以上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乳香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继病。《本草》伯劳毛,主小儿继病。继病者,母有娠乳儿,儿有病如疟、痢,他日亦相继腹大,或瘥或发。他人相近,亦能相继。北人未识此病,怀妊者取毛带之。

  [卷第七] 喜啼第六

  《葛氏肘后》∶小儿汗出,舌上白、爱惊者,衣浓过热也。鼻上青及下痢青、乳不消、喜啼者,衣薄过冷也。

  小儿多患胎寒好啼,昼夜不止,因此成痫,宜急与当归散。(方见本门中。)钱乙论胃啼云∶小儿筋骨、血脉未成,多哭者,至小所有也。

  《婴童宝鉴》∶小儿玉衔,为生下时,口内恶血取之不尽,致随声入腹,令腹急口噤,下青黑粪,不乳而啼也。

  《葛氏肘后》

  当归散

  治小儿喜啼方。

  当归末之,取小豆大,以乳汁与咽之,日夜三、四度即瘥。若不瘥,当归半两,小卵一具,并切之,以酒一升二协议煮,取八合,服半合至一合,随儿大小,日三夜四,神验。

  《外台》∶《备急》或常好啼方。

  取犬颈下毛,以绛囊盛,系儿两手立效。

  《婴孺》治小儿啼日夜不止,胸满气胀,膈中逆,呕,腹痛方。

  芍药桂心(各三分)芎黄芩薯蓣(各一分)上同炒色变,为末,米汁下一刀圭。日进三服,夜再服,知为度。

  [卷第七] 惊啼第七

  《巢氏病源》小儿惊啼候∶小儿惊啼者,是于眠睡里忽然啼而惊觉也。由风热邪气乘于心,则心脏生热,精神不定,故卧不安则惊而啼也。

  钱乙论∶惊啼者,邪热乘心也。当安心,安神丸主之。(方见本门。)《万全方》小儿啼叫方论∶小儿有惊啼,有夜啼、有躯啼。夫惊啼者,由风邪乘心,脏腑生热,热则精神不定,睡卧不安,故惊啼。夜啼者,脏冷也。夜则阴盛,阴盛相感,痛甚于昼,故令夜啼。一云∶有犯触禁忌,亦令儿夜啼,可作法术断之。其躯啼者,由腹中痛甚,儿身躯,张气,蹙而啼也。又有胎寒而啼者,此儿在胎时已受病也。其状肠胃虚冷,不消乳哺,腹胀、下痢颜色青白,而时或啼叫是也。

  《五关贯真珠囊》论小儿惊啼者,睡里惊啼,因风热而得。邪气在心生热,精神不定,故不安而惊也。

  翰林待诏杨大邺问∶小儿夜啼、惊热、搐搦者为何?答曰∶自奶母不慎口恣,餐诸毒之物壅入奶堂,或即变蒸未解,客忤受惊。但是小儿神气虚怯,脉息微细,奶壅而成。惊则有热,热则生病,惊热共触于心。心为帝王,心不受触,是五脏之主。心既受触,是致夜啼惊叫,睡里搐搦,惑人迷徒。早不寻医,直得目滞上翻,手脚痹,挥发虚霍,而求神拜鬼,荒忙书符,皆是助疾为。须是药饵良医,人之性命不可轻耳。

  《颅囟经》治小孩儿风痫惊啼,不吃奶。

  虎睛丸方

  虎睛(一双)犀角子芩(各六分)栀子仁大黄(各十分)上五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惊啼不吃奶,乳汁下,一服七丸。风痫,米饮下五丸至七丸。儿小减丸,取利为度,忌毒物。若有虚热,加知母六分。

  《千金》

  龙角丸

  主小儿五惊夜啼。

  龙角(六铢)牡蛎(赤)川大黄(各九铢)黄芩(半两)蚱蝉(二枚)牛黄(如小豆五枚,别研)上六味末之,蜜丸如麻子。蓐里儿服二丸,随儿大小以意增减之。(崔氏名五惊丸,《婴孺方》易龙角以龙骨,名龙骨丸。)《千金方》

  千金汤

  主小儿暴惊,啼绝死,或有人从外来,邪气所逐,令儿得疾,众医不治方。

  蜀椒左顾牡蛎(各六铢,碎)上二味,以酢浆水一升,煮取五合,一服一合。

  《千金翼》

  阿伽佗药

  主诸种病。久服益人神色,无诸病,兼治小儿惊啼方。

  紫檀小茜根郁金胡椒(各五两)上五味捣碎为末,水和内臼中,更捣一万杵,丸如小麦大,阴干,用时以水磨而用之。诸小儿惊啼,以水煮牡蒙,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桐子,涂乳上令儿饮。乳母慎酒肉、五辛。诸小儿新得风痫,以竹沥半合,研一丸如梧子服之,二服止。慎如前。

  《仙人水鉴》∶儿生下多惊啼,声噎。庸医云∶是气急,此误人命,宜使此方。

  收取黄葵四月花,阴干捣散入马牙,黄连四分加黄柏,四味神方力莫加。

  上以冷水调下一字至一钱,服之立验。

  《外台》∶《广济》疗小儿五惊夜啼。

  龙角丸方

  龙角黄芩大黄(各二分)牡丹皮(一分)蚱蝉(一枚,炙)牛黄(小豆大,五枚)上六味捣、筛,蜜和丸如麻子。少小以意增减之,甚良。《千金》牡丹作牡蛎,仍分两不同。崔氏名五惊丸。

  《广利方》治小儿惊啼,发歇不定。

  川真好麝香研细。每服清水调下一字。日三服,量儿大小服。

  《集验方》治小儿五邪惊啼、悲伤。

  鲮鲤甲烧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服方寸匕。出《本草》。

  《圣惠》治小儿惊啼。

  犀角散方

  犀角屑钩藤川升麻黄芩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人参(三分去芦头)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服。

  《圣惠》治小儿惊啼。

  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黄芩犀角屑甘草(炙微赤,锉)茯苓(各一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焙)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惊啼壮热,心烦不得稳睡,宜服

  钩藤散方

  钩藤龙胆(去芦头)犀角屑茯苓黄芩甘草(炙微赤,锉)上件等分捣,细罗为末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频服之。

  《圣惠》治小儿惊啼烦热,眠卧不安。

  龙齿散

  龙齿麦门冬(去心焙。各半两)赤芍药川升麻川大黄(锉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末、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频服之。

  《圣惠》治小儿风热惊啼。

  牛黄散方

  牛黄(细研)犀角屑人参(去芦头)茯神防风(去芦头)细辛蚱蝉(去足头炙,微炒)(醋拌,微炒)朱砂(细研)甘草(炙微赤,锉)上各等分捣,细罗为散,入研了药,更研令匀。一、二岁儿每服一字,用竹沥调服。三、四岁儿每服半钱,不计时候服。

  《圣惠》治小儿惊啼不止。

  犀角丸方

  犀角屑(半两)羌活胡黄连龙齿(各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煎金银汤研破三丸服之,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初生及一年内,儿多惊啼不休,或不得眠卧,时时肚胀,有似鬼神所为。

  赤芍药散方

  赤芍药桂心白术甘草(炙微赤,锉)川大黄(锉碎,微炒)上各等分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量儿大小加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惊啼烦闷,壮热少得睡。

  牛黄丸方

  牛黄(半分)牡蛎(烧为粉)川大黄(锉碎,微炒)黄芩龙角(各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盈月儿以乳汁研破、服二丸。一岁儿以薄荷汤下五丸。余以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惊啼,发啼即热,朝夕惕惕,大便或青、或黄、或赤白。

  雄黄丸方

  雄黄(细研)牛黄(细研)牡蛎(烧为粉。各半两)真珠末(一分)巴豆(三枚,去皮心,研出油)上件药都研为末,炼蜜和丸如黍米粒大。小儿一月或五十日,未发时饮服三丸,母抱卧炊一斗米顷,儿当寐,身体轻,汗出即解。一服不解可再服。若小儿伤乳不安,腹中有痰乳,当微下如鸡子、鸟屎、鼻涕,勿怪,便住服药。

  《圣惠》治小儿惊啼及夜啼不止。服

  伏龙肝丸方

  伏龙肝朱砂(各一分)麝香(半分)上同细研,蜜和丸如绿豆大。候啼即以温水调一丸与服,必效。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惊啼,状如物刺。

  柏子仁散方

  (《圣惠》亦收治躯啼)柏子仁(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一、二岁儿每服一字,用粥饮调服。三、四岁儿每服半钱,一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寒热,惊啼不安。

  雷丸浴汤方

  雷丸牡蛎粉黄芩细辛(各三分)蛇床子(一两)上件药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分为两度,看冷暖用。先令浴儿头,勿令水入耳目,次浴背膊,后浴腰以下。浴讫避风,以粉扑之。

  《婴孺》治小儿夜睡,忽惊啼不识母,母唤之摇头方。

  上小儿忽惊啼不识母者,是梦中见母弃之去,谓母实去故啼。但令人抱坐于暗中,令母从外把大火入来,唤之即止。所以然者,谓母去还来也。此方天下未之知,隐居效方。

  《婴孺》治小儿惊啼不安,此腹痛故也。至夜辄极,状如鬼祸。

  五味汤方

  五味子当归白术(各三两)甘草(炙)桂心(各二两)上以水二升,煮一升,为服三,量与之。

  《婴孺》治少小喜惊啼,脏气不足,或邪气所动。金匮

  银屑镇心丸方

  银屑虎骨城门上鸡头(炙黄)细辛雄黄(以上各一分)独活磁石(飞。各半分)上为末,蜜丸。儿生百日,丸梧子大,绛纱袋盛系,男左女右。十日以上儿惊者,左、右臂及两足俱系之,亦可涂手足心,合时面东。忌鸡犬、妇人见之。

  《婴孺》治少小惊啼,怕怖寒热。

  细辛膏方

  细辛桂心白蔹蜀椒乌啄(各三分)浓朴(五分)上以猪脂一斤,煎药三沸,绞去滓,火炙,手摩腹背炊三斗米久,百痛寒热皆可用之。(药性稍温,须兼寒热方用之。)

  钱乙蝉花散

  治惊风夜啼,切牙,咳嗽及疗咽喉壅痛。

  蝉花(和壳)白僵蚕(直者,酒炒熟)甘草(炙。各一分)延胡索(半分)上为末。一岁一字,四、五岁半钱,蝉壳汤下,食后。

  钱乙安神丸

  麦门冬(去心,培)马牙硝白茯苓干山药寒水石(研)甘草(各半两)朱砂(一两,研)龙脑(一字,研)上末之,炼蜜为丸鸡头大。每服半丸,沙糖水调下,无时。

  张涣∶婴儿眠睡着,忽啼哭惊觉,面赤口干,状若神祟。即非夜啼,乃风热邪气乘于心脏,名曰惊啼。宜用

  牛黄膏

  方(常服除胎热)真牛黄(别研)牡蛎(烧为灰,别研为粉。各一分)人参(去芦头)甘草(炙。各半两)以上并捣,罗为细末,次用∶辰州朱砂水磨雄黄(并细研,水飞。各一分)龙脑(研,半钱)上件诸药一处研细匀,炼蜜和成膏如鸡头大。每服半粒至一粒,薄荷汤化下,乳食后。

  《刘氏家传方》∶小儿惊啼。

  写天心二字于囟门上,写泥丸二字于丹田上。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惊啼方。

  孩儿咬齿即因惊,唇赤饶干面色青。梦里有时频叫唤,青云散子早惺惺。

  青云散

  石莲心(一分)天南星(炮)僵蚕(取直者)蝎郁金(皂角煮。各一钱半)雄黄(一钱)粉霜(半钱)上件为末。每服一字、半钱,看大、小,蜜汤调下。

  [卷第七] 躯啼第八

  《巢氏病源》小儿躯啼候∶小儿在胎时,其母将养伤于风冷,邪气入胞,伤儿脏腑。故儿生之后,邪犹在儿腹内,邪动与正气相搏则腹痛,故儿躯张蹙气而啼。

  《婴童宝鉴》小儿躯啼歌∶小儿胎里受风寒,生下啼呼不得安,腹痛躯张常蹙气,良工明候细寻看。

  《千金》治小儿胎寒躯啼,腹中痛,舌上黑,青涎下。

  当归丸

  ,一名

  黑丸方。

  当归野狼毒(各九铢)吴茱萸(一作杏仁)蜀椒(各半两)细辛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各十八铢)豉(七合)巴豆(去皮膜,十枚)上九味捣七种,下筛,秤药末令足,研巴、豉如膏,稍稍内末捣,令相密和,桑盛,蒸五升米饭下出,捣一千杵。一月儿服如黍米一丸,日一夜二,不知稍加,以知为度。亦治水癖。

  《千金》

  马齿矾丸

  治小儿胎寒,躯啼惊痫,腹胀不嗜食,大便青黄,并大人虚冷、内冷,或有实不可吐下方。

  马齿矾一斤,烧半日,以枣膏和。大人服如梧子二丸,日三。小儿意减之,以腹内温为度,有实实去,为妙。

  《千金》治小儿忽患腹痛,夭矫汗出,名曰胎寒方。

  煮梨叶浓汁七合,可三、四度饮之。

  《外台》∶《千金》小儿因宿乳不消,腹痛躯啼。

  牛黄丸方

  大附子(二枚,炮去皮)牛黄(三铢)巴豆(去心皮,熬)杏仁(去皮尖,熬,别捣)真珠(各一两,研)上五味捣附子、真珠下筛,别捣巴豆、杏仁令如膏,内附子及牛黄捣一千二百杵,若干,入少蜜成之。百日儿服如粟米一丸,三岁儿服如麻子一丸,五、六岁儿服如胡豆一丸,日二,先乳哺了服之。膈上下悉当微转,药全出者病愈,散出者更服。

  《圣惠》治小儿躯啼,腹胀胸满。

  牡蛎散方

  牡蛎(烧为粉)伏龙肝(细研)甘草(炙令微赤)苍术(锉,炒熟。各一分)麝香(半分,细研)上件药于木臼内捣,细罗为散。每服半钱,研陈米泔澄清,煎竹茹汤调服。量儿大小增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躯啼不止。

  牛黄丸方

  牛黄(一分,细研)代赭石牡丹(各三分)麝香(一钱,细研)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水下两丸。

  《圣惠》又方烧猪粪,以沸汤淋取汁,看冷暖浴儿,并与少许服之。

  《圣惠》又方上以新马粪一块,绞取汁与服之。

  《圣惠》治小儿胎寒躯啼,温中止痛。

  雀粪丸方

  雄雀粪(一分)牛黄(细研)赤芍药芎(各半两)当归(一两,锉,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百日儿每服以乳汁下一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胎寒,虚胀满,不嗜食,大便青夹白脓及欲发痫。宜服

  调中丸方

  当归(半两,锉,微炒)细辛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各一分)附子(一枚,炮裂,去皮脐)野狼毒(半分,炒黄)巴豆(二十枚,去皮心,出油尽)杏仁(十二枚,汤浸,去皮尖,炒微黄)豉(四合,炒微焦)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以器盛之。未满百日儿以温水下一丸如麻子大。一、二岁儿服两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以利为度。

  《圣惠》治小儿五十日以来胎寒腹痛,微热而惊,聚唾弄舌,躯啼上视。此痫之候,宜服此方。

  猪肾(一具,薄切,去脂膜)当归(一两,锉,微炒)上只当归一味粗捣,二味相和,以清酒一升,煮至七合,去滓。每服取如杏仁大令儿咽之,日三服,夜一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良。

  《圣惠》又方衣中白鱼(二七枚)上以薄熟绢包裹,于儿腹上回转摩之,以瘥为度。

  《婴孺》治少小胎寒,腹痛躯啼。

  黄散方

  黄当归芎干姜(各四分)甘草(三分)黄芩(六铢)上为末,二十日儿用乳汁和一胡豆大,日三夜一。五十日一小豆大,百日二小豆大。药温中无毒,若无黄耆,可缺也。儿生便服,使寒气不得生,亦不吐,服之期年止服,妙。若寒气痛,啼不可忍,以水煮饮之,如服理中丸法。服药补益之,可数十倍,节度无苦。

  《婴孺》治少小儿啼,夜不安欲惊,腹中风痛如中风,发有时,夜则甚,如有鬼祸方。

  当归芍药(各一两)甘草(半两,炙)桂心白术(各二两)上切,以水二升煮八合,服一合,日进三服,量与服之。一方无芍药,有五味子(二两。)《婴孺》治少小躯啼,掣缩吐哺。

  当归丸方

  当归干姜细辛附子(各六铢)野狼毒(二铢)吴茱萸(半合)豉(三合,炒)杏仁(二十枚,去皮炒)上为末,蜜丸黍米大。小儿一丸,日进三服。大儿二丸,量与之。亦治胎寒。

  《婴孺》治小儿胎寒聚唾,弄舌躯啼,反张怒惊。

  当归散方

  黄细辛当归黄芩龙骨桂心(各二分)芍药(四分)上为末,乳汁调服一大豆许。日进三服,夜一服。

  张涣∶婴儿在胎之时,其母将养,一切不如法;及取凉饮冷过度,冷气入儿腹胃,使胎气不强,致生下羸弱多病,俯仰多啼,名曰躯啼。宜用

  养脏汤方

  川当归(一两)沉香丁香白术桂心川芎(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生姜二片,煎至四分,去滓,放温时时滴口中。

  《刘氏家传》治小儿胎气弱,阴阳不调,昼夜躯啼不已。

  好乳香(水中坐,乳钵研细,秤)没药(别研)木香姜黄(各四钱)木鳖子仁(二十枚)上先将后三味同为细末,次研入上二味,炼蜜和成剂收之。每一岁儿可服半皂子大,余以意加减,煎钩藤汤化下,无时,次用魏香散。

  《刘氏家传》

  魏香散

  蓬莪术(半两,湿纸裹煨)真阿魏(一钱)上先用温水化阿魏,浸蓬莪术一昼夜,切、焙干,为末。每服半钱,煎紫苏米饮空心调下。躯啼稍愈,服开胃丸。

  《刘氏家传》

  开胃丸方

  白术木香蓬莪术人参当归(细锉,炒。各半两)白芍药(一分)上为细末,汤浸炊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七丸,空心、食前,煎麝香汤下。

  《王氏手集》

  白术当归煎丸方

  治胎寒腹痛,遇夜啼叫。身体躯张,有如痫状。吐不止,大便酸臭。乳食虽多不生肌肤。

  白术当归木香上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一丸,煎木香汤化下。

  [卷第七] 夜啼第九

  《巢氏病源》小儿夜啼候∶小儿夜啼者,脏冷故也。夜阴气盛,与冷相搏则冷动。冷动与脏气相并,或烦或痛,故令小儿夜啼也。然亦有犯触禁忌,亦令儿夜啼,则可法术断之也。

  《茅先生方》∶小儿生下三腊以前,有中夜啼,其候属阴。遇起灯前后发啼,至天明不住,如见此候用抹唇膏(方见本门中。)遇夜抹上下两唇,更用朱砂膏(方见惊积门中。)夜更无,啼止。

  汉东王先生《家宝》小儿夜啼候∶(诸书皆以惊啼为热,夜啼为寒。独汉东王先生以夜啼为热,必以诸啼通言之也。)孩儿夜啼者,非是鬼神为祟,盖因胎热伏心。(其母怀妊时或值热月,或好吃热食,流入胞中,养后入于心脏,故使热入心而夜啼。)阴则与阳相刑,热则与阳相合。腹中躁闷,所以夜啼。(日属阳,夜属阴。日中不哭,夜便多啼。)《水鉴》先生论云∶天苍苍,(天者上也。人以心为帝王,一身之主,故呼为于苍苍者,被外风所伤,故云∶苍苍生其别物。地王王,地者土也。

  脾属中央戊己土,故云地也。王王者是盛也,王音旺也。此是脾脏热盛。)小儿夜啼疏客堂。(心是神之舍,亦呼为客堂。疏者即是转泻。)钱乙论夜啼云∶脾脏冷而痛也,当与温中之药及以法禳之,花火膏主之(方见本门中。)《婴童宝鉴》论小儿夜啼,为腹有痛处并有神祟,故阴盛于夜而发也。或惊亦夜啼。

  《惠眼观证》∶凡小儿生下一七至一百二十日,或至三、五岁才遇阴气,即便啼叫。大种夜啼,自有三说。

  一∶心热者夜啼,只用朱砂膏及天竺黄散服之(方并见重舌门中,)兼以灯花涂乳上与吃。三、五岁者,宜以汤丸疗之(方见急慢惊风门中。)二∶脐下痛者夜啼,乃气血所滞,因而躁闷,以乌梅散(方见一切疳门中)及槐角丸服之。候有见灯愈啼者,乃心气热极。见灯不啼者,乃脐下痛,聊有所适,亦外作验也。三∶无故而啼,夜中面目青色不识人,此邪气所畜,宜以符法及惊药相兼服食。有形证实者,以汤丸通利。

  《婴童宝鉴》小儿夜啼惊啼歌∶小儿生下有三啼,一一从头为说之。邪热在心心内躁,忽然惊哭没休时。或因脏冷阴寒搏,或者神祗鬼物随。夜里不眠啼至晓,夜啼根本各须知。

  《千金》治小儿夜啼,至明即安寐。

  芎散方

  芎白术(炮)防己(各半两)上三味治下筛,以乳和与儿服之,量多少。又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若二十日儿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儿大能服散者,以意斟酌之。

  《千金》治少小夜啼,

  一物前胡丸方

  前胡随多少捣末,以蜜和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服,稍加至五、六丸,以瘥为度。

  《千金》又方交道中土伏龙肝(各一把)上二味治下筛,水和少许饮之。(陈藏器云∶灶中土乃四交道土。)《千金》又方取马骨烧灰,敷乳上饮儿,啼即止。

  《千金》治小儿夜啼不已,医所不治者方。

  取野狼屎中骨烧作灰末,水服如黍米粒大二枚,即定。(《外台》云一枚。)《仙人水鉴》∶孩子夜啼方。(上取小孩儿头发三、七寸,烧灰汤调灌。)丁钉屋角并没彻,不如来取铅中金,黄丹少许熬令熟,剪取发毛烧灌。灵之。

  《外台》文仲、隐居效方。小儿夜啼不安,此腹痛故,至夜辄剧,状似鬼祸。

  五味汤方

  五味子当归芍药白术(各四分)甘草(炙)桂心(各二分)上六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分服之,增减量之。

  《外台》∶《古今录验》小儿夜啼如腹痛方。

  虫(熬令烟出)芍药(炙)芎(熬。各等分)上三味捣末。服如刀圭,日三,以乳服之。(《婴孺方》以酒服。)《外台》∶《古今录验》又疗小儿夜啼不止,腹中痛,宜以

  乳头散方

  黄甘草(炙)当归芍药附子(炮)干姜(各等分)上六味为散。以乳头饮儿,丸可胡豆三丸,大小量之。(《婴孺方》以乳汁蜜丸。)《子母秘录》∶小儿夜啼,胡粉水调三豆大,日三服。

  《经验方》治小儿夜啼。

  灯心烧灰,涂乳与吃。

  姚和众治小儿夜啼。

  取大虫眼睛一只为散,以竹沥调少许与吃。

  《圣惠》治小儿夜啼,不可禁止。

  人参散方

  人参(去芦头)茯神甘草(生锉)川大黄(锉碎,微炒)蛇黄牛黄(细研)犀角屑白芥子(微炒)上各等分捣,细罗为散。每服用水煎柳枝、桃枝汤调下半钱,频服效。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夜多啼不止,胸满气胀,膈中气逆,吐呕,腹痛。

  芍药散方

  赤芍药桂心芎黄芩薯蓣上各等分捣,细罗为散。一月及百日儿每服一字,粥饮调下。半年至一岁儿服半钱,连夜三、五服。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神效。

  《圣惠》治小儿夜啼,壮热惊惧。

  石膏散方

  石膏(一两)人参龙骨(各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温服之。

  《圣惠》治小儿夜啼不止,腹中痛。宜以

  乳头散方

  黄(锉)甘草(炙微赤,锉)当归(锉,微炒)赤芍药木香上各等分捣,细罗为散。每服取少许着乳头上,因儿吃乳服之。

  《圣惠》治小儿腹痛夜啼。

  牡丹丸方

  牡丹(三分)代赭石赤芍药(各半两)麝香(一分,细研)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蜜汤研下三丸,连夜四、五服。

  《圣惠》又方上以牛黄如小豆大,乳汁化破服之。

  《博济方》消积滞,顺三焦,利胸膈,定气刺、攻疰。胁腹胀痛,女人血气,小儿夜啼,多涎。并宜服

  万金丸

  舶上硫黄(一分)巴豆(去皮,秤半两。二味同以生绢袋子盛,于浆水内,用文武火煮一伏时,令别研,令细)附子(炮)桔梗当归陈橘(去白。各一分)柴胡(去苗)青黛干姜(各半两)上为末,以面糊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至三丸,温水下。血气,醋汤下。小儿夜啼,温水下一丸。水泻,生熟水下。血痢,地榆汤下。白痢,干姜汤下。化涎,生姜汤下。一切气,煎生姜橘皮汤下。

  《茅先生方》∶小儿夜啼。

  抹唇膏

  蝉壳(一个,去足)灯花(两朵)朱砂(少许)上为末。如小儿夜啼,遇夜用鸡冠血调药,抹儿子上下两唇即止,夹朱砂膏与服。

  钱乙治夜啼

  花火膏方

  灯花(一颗)上取下涂乳上,令儿吮乳。

  钱乙当归丸

  凡小儿夜啼者,脏冷而腹痛也。面青手冷,不吮乳是也,宜此方。

  当归(去芦头,切、焙,秤)白芍药人参(切去顶。各一分)甘草炙,半分)桔梗陈橘皮(不去白。各一钱)上为细末,水煎半钱,时时少与服。又有热痛,亦啼叫不止,夜发面赤唇焦,小便黄赤与三黄丸,人参汤下。(三黄丸方见实热门中。)张涣∶婴儿脏寒,禀气怯弱,或多囟解,面色青白,遇夜多啼,甚者烦闷,状若神祟,亦由触犯禁忌所致,此名曰夜啼。宜用

  万全散方

  沉香(锉)丁香人参(去芦头)五味子当归(洗,焙干。各一两)赤芍药白术(锉。各半两)桂心(一分)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用淡温浆水一小盏,煎至五分,放温,时时滴儿口中,立效。

  《婴童宝鉴》治小儿体热夜啼,不乳食。

  红桃散方

  天南星(二个,中心作蜗,内入朱砂令满,用不咸之水调中心,末涂缝上。握地作坑,安天南星在坑内,灰盖定以火烧,色变取出为末)全蝎(半分,末)白附子(大者一个)腻粉(一钱)上件研令匀。每服一字,用薄荷金银汤下。

  《万全方》治小儿夜啼及多肠痛,至夜辄剧,状似鬼祟。

  五味子散

  五味子当归(微炒)赤芍药白术(以上各半两)茯神陈橘皮(去瓤)桂心甘草(炙微赤。各一分)上件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用水一小盏,煎至五分,量儿大小分减,去滓温服之。

  《刘氏家传方》小儿夜啼。

  鬼箭末(半钱)朱砂(一字)上末之,薄荷自然汁调下。

  《刘氏家传》又方生姜自然汁,临时涂背上、心头,愈。

  《孔氏家传》治小儿夜啼。

  归魂散

  当归不以多少为末。一钱,水六分,煎四分,温服。

  《吉氏家传》诸惊啼、夜啼。

  朱砂膏

  朱砂人参白茯苓甘草(各一钱)脑麝(各少许)上末,蜜为丸。每服一块如皂子大,金银薄荷汤下。

  《吉氏家传》治夜啼

  安神散

  应惊啼皆治。

  犀角雄黄人参车前子(各半两)茯苓(一两)上五味为末。每服一钱,桃仁汤下。

  《吉氏家传方》

  睡洪散

  治小儿夜啼不住。

  佛花(三朵,又名蔓陀罗花)乳香朱砂(各一分)麝香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字,红酒调下。

  穣厌法∶《千金》治夜啼方。

  以妊娠时食饮偏所思者物,哺儿即愈。

  《外台》∶《必效》小儿夜啼方。

  以日未出时及日午时仰卧,于脐上横纹中,屏气以朱书作“血”字,其夜即断声,效。

  陈藏器余云∶井口边草主小儿夜啼,着母卧席下,勿令母知。

  《子母秘录》治小儿夜啼。

  甑带悬户上。

  孟诜∶小儿夜啼。

  取干牛粪如手大,安卧席下,勿令母知,子母俱吉。

  《集验方》仙人杖,小儿惊痫及夜啼,安身伴睡良吉。

  日华子云∶猪窠内有草治小儿夜啼,安席下,勿令母知。

  日华子云∶乌雌鸡翼治小儿夜啼,安席下,勿令母知。

  《圣惠》方右脐下书田字,瘥。

  《圣惠》又方上取树孔中草着户上,立止。

  《圣惠》又方上以车辋,盗安母卧床下,勿令母知。

  《圣惠》又方上取荒废井中败草悬户上,良。

  《圣惠》又方上取牛粪灰,安母卧床下,勿令母知。

  《圣惠》治小儿夜啼,符法三道。

  \r图\p03-b12a68.bmp\r(此符左、右手贴)\r图\p03-b12a69.bmp\r(此符脐中贴之)\r图\p03-b12a70.bmp\r(贴房门上)《婴孺》治小儿夜啼法。

  上令母脱去上衣,只着中衣,跪宅四角曰∶西方白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北方黑帝,中央黄帝。乞断某甲夜啼,荷恩之日,奉还酒哺,随意所用。还法安五畔,居中庭四角,故四角四畔,中央一畔,启颡胆五帝说曰∶今日奉还,随意所吮愿之。

  《刘氏家传方》小儿夜啼。

  写∶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烧灰吞之,男左一本,女右一本。

  《婴童宝鉴》灸法∶小儿夜啼,灸幼宫三壮,又灸中指甲后一分。

  《万全方》灸小儿夜啼,上灯啼,鸡鸣止者。灸中指甲后一分,中冲穴一壮,炷如小麦大。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