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近思录-宋·吕祖谦
古籍列表页-吴江诗词网
近思录目录:
近思录
卷一·道体
卷二·为学
卷三·致知
卷四·存养
卷五·克己
卷六·家道
卷七·出处
卷八·治体
卷九·制度
卷十·政事
卷十一·教学
卷十二·警戒
卷十三·异端
卷十四·圣贤
朱熹后序
吕祖谦后序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三种
近思录
本书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选取了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
...更多
卷一·道体
1、濂溪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
...更多
卷二·为学
1、濂溪先生曰: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伊尹、颜渊,大贤也。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挞于市。颜渊"不迁怒,不贰过","三月不违仁"。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过则圣,及�
...更多
卷三·致知
1、伊川先生答朱长文书曰:心通乎道,然后能辨是非,如持权衡以较轻重,孟子所谓"知言"是也。心不通乎道,而较古人之是非,犹不持权衡而酌轻重。竭其目力,劳其心智,虽使时中,亦古人所谓"�
...更多
卷四·存养
1、或问:圣可学乎?濂溪先生曰:可。
有要乎?曰:有。
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几�
...更多
卷五·克己
1、濂溪先生曰: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乾之用其善是,损益之大莫是过,圣人之旨深哉!吉凶悔吝生乎动。噫!吉一而已。动可不慎乎? 2、濂溪先生曰:孟子曰:"养
...更多
卷六·家道
1、伊川先生曰: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学,非为己之学也。
2、孟子曰:"事亲若曾子可也。"未尝以曾子之孝为有余也。盖子之身所能为者,皆所当为也。
3、�
...更多
卷七·出处
1、伊川先生曰:贤者在下,岂可自进以求于君?苟自求之,必无能信用之理。古之人所以必待人君致敬尽礼而后往者,非欲自为尊大。盖其尊德乐道之心不如是,不足以有为也。 2、君子之需时也�
...更多
卷八·治体
1、濂溪先生曰: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本必端,端本,诚心而已矣。则必善,善则,和亲而已矣。家难而天下易,家亲而天下疏也。家人离必起于妇人,故睽次家人,以"二�
...更多
卷九·制度
1、濂溪先生曰:古者圣王制礼法,修教化,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大和,万物咸若。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故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入其耳,感其心,莫不淡且和焉。淡则欲心平�
...更多
1
2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宣鼎
陈思
战国·尉缭
(民国)孟森
清·刘赤江
蔡希综
宋·审安老人
宋·余允文
(明)林有年 主纂
(元)李志常
(宋)陈世崇,徐铉著
宋·孔传
陈守真
清·周学曾
(北宋)司馬光 主編
清·李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