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
古籍列表页-吴江诗词网
水经注目录:
水经注
前言
原序
卷一 河水
卷二 河水
卷三 河水
卷四 河水
卷五 河水
卷六 汾水、浍水、涑水、文水、原公水、洞过水、晋水、湛水
卷七 济水
卷八 济水
卷九 清水、沁水、淇水、荡水、洹水
卷十 浊漳水、清漳水
卷十一 易水、滱水
卷十二 圣水、巨马水
卷十三 漯水
卷十四 湿余水、沽河、鲍丘水、濡水、大辽水、小辽水、浿水
卷十五 洛水、伊水、瀍水、涧水
卷十六 谷水、甘水、漆水、浐水、沮水
卷十七 渭水
卷十八 渭水
卷十九 渭水
卷二十 漾水、丹水
卷二十一 汝水
卷二十二 颍水、洧水、潩水、潧水、渠沙水
卷二十三 阴沟水、汳水、获水
卷二十四 睢水、瓠子河、汶水
卷二十五 泗水、沂水、洙水
卷二十六 沭水、巨洋水、淄水、汶水、潍水、胶水
卷二十七 沔水
卷二十八 沔水
卷二十九 沔水、潜水、湍水、均水、粉水、白水、比水
卷三十 淮水
卷三十一 滍水、淯水、隐水、灈水、亲水、无水、溳水
卷三十二 漻水、蕲水、决水、沘水、泄水、肥水、施水、沮水、漳水、夏水、羌水、涪水
卷三十三 江水
卷三十四 江水
卷三十五 江水
卷三十六 青衣水、桓水、若水、沫水、延江水、存水、温水
卷三十七 淹水、叶榆水、夷水、油水、澧水、沅水、泿水
卷三十八 资水、涟水、湘水、漓水、溱水
卷三十九 洭水、深水、钟水、耒水、洣水、漉水、浏水、水、赣水、庐江水
卷四十 渐江水、斤江水
水经注
《水经注》是中国古代的地理名著,作者是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的郦道元。三国时的桑钦写了《水经》一书,郦道元作注,得名《水经注》。原有四十卷,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初年�
...更多
前言
《玄申记》曰:天下之多者水焉,浮天载地,高下无不至,万物无不润。盖江河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积十分之七以上。如无载水之江河海洋,即不成其为地球;地球如果无水,一切生物和人类即无法生
...更多
原序
《序》曰:《易》称天以一生水,故气微于北方,而为物之先也。《玄中记》曰: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及其气流届石,精薄肤寸,不崇朝而泽合灵宇者,神莫与
...更多
卷一 河水
仑墟在西北,三成为昆仑丘。《昆仑说》曰: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
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
...更多
卷二 河水
又南入葱岭山,又从葱岭出而东北流。
河水重源有三,非惟二也。一源西出捐毒之国葱岭之上。西去休循二百余里,皆故塞种也。南属葱岭,高千里。《西河旧事》曰:葱岭在敦煌西八千
...更多
卷三 河水
北过北地富平县西,河侧有两山相对,水出其间,即上河峡也,世谓之为青山峡。河水历峡北注,枝分东出。河水又北径富平县故城西。秦置北部都尉,治县城,王莽名郡为威戎,县曰持武。建�
...更多
卷四 河水
又南过河东北屈县西,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当其冲飘也,略无生草,盖常不定,众风之门故也。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山海经》曰:
...更多
卷五 河水
又东过平县北,湛水从北来注之。
河水又东径河阳县故城南。《春秋经》书天王狩于河阳,王申,公朝于王所,晋侯执卫侯归于京师,《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冬,会于温,执卫侯。
...更多
卷六 汾水、浍水、涑水、文水、原公水、洞过水、晋水、湛水
汾水出太原汾阳县北管涔山。
《山海经》曰:《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曰管涔之山,其上无木,而下多玉,汾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十三州志》曰:出武州之燕京山。
...更多
卷七 济水
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
《山海经》曰:王屋之山联水出焉,西北流,注于秦泽。郭景纯云:联、沇声相近,即沇水也。潜行地下,至共山南,复出于东丘。今原城东北有东丘
...更多
1
2
3
4
5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元·玄虚子
房千里
清·周保璋
宋·洪氏
元·苏天爵
宋·孟珙
清·惜华楼主
清·蒋义彬
宋·昙秀
傅山
清·徐颂尧
宋·傅嵩卿
清·汪象旭
清·杨云峰
(清)南沙三餘氏
亢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