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医方集解-未知
古籍列表页-吴江诗词网
医方集解目录:
简介
自序
凡例
补养之剂第一
发表之剂第二
涌吐之剂第三
攻里之剂第四
表里之剂第五
和解之剂第六
理气之剂第七
理血之剂第八
祛风之剂第九
祛寒之剂第十
清暑之剂第十一
利湿之剂第十二
润燥之剂第十三
泻火之剂第十四
除痰之剂第十五
消导之剂第十六
收涩之剂第十七
杀虫之剂第十八
明目之剂第十九
痈疡之剂第二十
经产之剂第二十一
救急良方第二十二
勿药元诠第二十三
简介
医方集解 清·汪昂 公元1682年
本书系我国清代著名医家汪昂搜罗古今名方,精心整理编撰而成,书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
全书共分3卷,以正方
...更多
自序
孔子曰∶“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夫仁为心性之学,尚不可以无方,况于百家众艺,可以无方而能善此乎。诸艺之中,医为尤重,以其为人之司命,而圣人之所以必慎者也。窃尝思之,凡病必
...更多
凡例
——古今方书,至为繁多。然于方前第注治某病某病,而未尝发明受病之因,及病在某经某络病之希矣惠后良法历年及后兹仿言,一《医方考》因病分门,病分二十门,方凡七百首。然每证不过�
...更多
补养之剂第一
补者,补其所不足也;养者,栽培之、将护之,使得生遂条达,而不受戕贼之患也。人之气禀,罕得其平,有偏于阳而阴不足者,有偏于阴而阳不足者,故必假药以滋助之。而又须优已病铸兵
...更多
发表之剂第二
发者,升之、散之、汗之也;表者,对里而言也。三阳为表,三阴为里,而太阳为表之表,阳明为表之里,少阳为半表半里也。邪之伤人,先中于表,以渐而入于里,始自太阳,以及汗之误补筋脉
...更多
涌吐之剂第三
邪在表宜汗,在上焦宜吐,在中下宜下,此汗吐下三法也。若邪在上焦而反下之,则逆其性汗下多矣。朱丹溪曰∶吐中就有发散之义。张子和曰∶诸汗法古方多用之。惟以吐发汗者,世罕知之。
...更多
攻里之剂第四
邪在表宜汗,邪入里宜下。人之一身,元气周流,不能容纤芥之邪。稍有滞碍,则壅塞经络,隔遏阴阳而为病矣,或寒或热,或气或血,或痰或食,为证不一。轻则消而导之,重必攻须者
...更多
表里之剂第五
病在表者,宜汗宜散;病在里者,宜攻宜清。至于表证未除,里证又急者,仲景复立大柴胡、葛根、黄芩等法,合表里而兼治之。后人师其意,则有防风通圣、参苏、五积诸剂。
...更多
和解之剂第六
邪在表宜汗,在上宜吐,在里宜下;若在半表半里,则从中治,宜和解。故仲景于少阳证,而以汗吐下三者为戒也。昔贤云∶或热病脉躁盛而不得汗者,阳脉之极也,死。然有当和解剂,
...更多
理气之剂第七
经曰∶诸气郁,皆属于肺。又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百病皆生于气也。夫人身之所恃出入升行者志过冲和
...更多
1
2
3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周密
宋·张伯端
(明)李东阳撰
(清)李春芳 编次
缪荃孙
唐·王敷
宋·史正志
明·张源
五代·王定保
清·心禅
明·孙奇逢
阮逸
岑参
明·钱塘散人
宋·毛幵
(明)祝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