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医方集解-清·汪昂
古籍列表页-吴江诗词网
医方集解目录:
医方集解
补养之剂
发表之剂
涌吐之剂
攻里之剂
表里之剂
和解之剂
理气之剂
理血之剂
祛风之剂
祛寒之剂
清暑之剂
利湿之剂
润燥之剂
泻火之剂
除痰之剂
消导之剂
收濇之剂
明目之剂
痈疡之剂
经产之剂
救急良方
勿药元诠
祛寒之剂
{寒中于表宜汗,寒中于里宜温,盖人之一身,以阳气为主,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寒者阴惨肃杀之气也,阴盛则阳衰,迨至阳竭阴绝则死矣,仲景着书,先从伤寒以立论,
...更多
清暑之剂
暑为阳邪,心属离火,故暑先入心,从其类也,已月六阳,尽出於地上,此气之浮也,经曰,夏气在经络,长夏气在肌肉,表实者里必虚,又热则气泄,故经曰,脉虚身热,得之伤暑,外证头痛口乾,
...更多
利湿之剂
{湿为阴邪,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又曰,诸湿肿满,皆属於脾,湿者土之气,土者火之子,故湿每能生热,热亦能生湿,如夏热则万物润溽也,湿有自外感得者,坐卧卑湿,身受水雨也
...更多
润燥之剂
{经曰,诸濇枯涸乾劲皱揭,皆属於燥,乃肺与大肠阳明燥金之气也,金为生水之源,寒水生化之源绝,不能溉灌周身,荣养百骸,故枯槁而无润泽也,或因汗下亡津,或因房劳虚竭,或因浓酒厚味,
...更多
泻火之剂
{火者气之不得其平者也,五脏六腑,各得其平,则荣卫沖和,经脉调畅,何火之有,一失其常度,则冲射搏凿而为火矣,故丹溪曰,气有余便是火也,有本经自病者,如忿怒生肝火,劳倦生脾火之类
...更多
除痰之剂
{窍之源不一,有因热而生痰者,有因痰而生热者,有因气而生者,有因风而生者,有因寒而生者,有因湿而生者,有因暑而生者,有因惊而生者,有多食而成者,有伤冷物而成者,有嗜酒而成者,有
...更多
消导之剂
{消者,散其积也,导者,行其气也,脾虚不运,则气不流行,则停滞而为积,或作泻痢,或成症痞,以致饮食减少,五脏无所资禀,血气日以虚衰,因致危困者多矣,故必消而导之,轻则用和�
...更多
收濇之剂
{滑则气脱,脱则散而不收,必得酸涩之药,敛其耗散,而后发者可返,脱者可收也,如汗出亡阳,精滑不禁,泄痢不止,大便不固,小便自遗,久嗽亡津,此气脱也,若亡血不已,崩中暴下,诸大吐
...更多
明目之剂
{目之在人,特五官之一耳,而古人立有专科,盖以余窍各主一脏,或兼二脏,目虽为肝窍,而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气之
...更多
痈疡之剂
朱丹溪曰,痈疽皆因阴阳相滞而生,盖气阳也,血阴也,血行脉中,气行脉外,相并周流,寒与湿搏之,则凝滞而行迟为不及,热与火搏之,则沸腾而行速为太过,气得邪而郁,津液稠粘,为痰为饮,
...更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黄汉
(明清)不著撰人
(清)黃宗羲
宋·洪遵
(元)周達觀
宋·郭茂倩
(清)丁紹儀
东晋·觉贤
明·徐复祚
宋·沈括
清·冯毓孥
清·王维德
(宋)华岳
明·陈继儒
清·张郁文
郭则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