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帽露顶王公前释义


【脱帽】1.表示认罪。《后汉书·耿秉传》:“安得惶恐,走出门,脱帽抱马足降。”清昭槤《啸亭杂录·韩大任》:“白头脱帽,身膺徽纆。”2.表示恭敬。唐刘知几《史通·叙事》:“王劭《齐志》述洛干感恩,脱帽而谢。”如:脱帽致敬。3.形容豪放,无所检束。唐杜甫《饮中八仙歌》:“张旭三盃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疏野》:“筑室松下,脱帽看诗。”宋苏轼《送张天觉河东提刑》诗:“脱帽风流餘长史,埋轮家世本留侯。”4.谓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等经过改造而改变成分。因为原来定成分称为“戴帽子”,故云。

【露】《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說文》潤澤也。从雨路聲。《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釋名》露,慮也。覆慮物也。《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爲露。《蔡邕·月令》露者,隂之液也。《白虎通》露者,霜之始。《禮·月令》孟秋,白露降。《詩·召南》厭浥行露。《箋》厭浥然濕,道中始有露,謂二月中嫁娶時也。又《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屈原·離騷》朝飮木蘭之墜露。《前漢·鼂錯傳》覆露萬民。《註》如淳曰:覆,也。露,膏澤也。《春秋緯》武露布,文露沉。《註》甘露降其國,布散

【顶】《唐韻》《集韻》《韻會》都挺切,音鼎。《說文》顚也。《廣韻》頂,頭上。《揚子·方言》顚頂,上也。《易·大過》過涉滅頂。 籀作。或作顁。

【王公】1.天子与诸侯。《易·坎》:“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周礼·考工记序》:“坐而论道,谓之王公。”郑玄注:“天子,诸侯。”《国语·周语中》:“王公立飫,则有房烝。”韦昭注:“王,王子;公,诸侯也。”2.被封为王爵和公爵者。亦泛指达官贵人。唐韩愈《荆潭唱和诗》序:“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清凌扬藻《蠡勺编·印章》:“迨时易代迁,即王公将帅之章,得其文者,或未注视。”3.犹王事。指文王的功业。公,通“功”。《诗·大雅·文王有声》:“王公伊濯,维丰之垣。”郑玄注:“公,事也。”朱熹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