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夫蹈邪径释义


【狂夫】1.无知妄为的人。《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史记·淮阴侯列传》:“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何物狂夫,敢毁谤朝政如此?”2.用作谦词。《后汉书·李固传》:“固狂夫下愚,不达大体,窃感古人一饭之报,况受顾遇而容不尽乎!”3.放荡不羁的人。《后汉书·独行传·谯玄》:“忽有醉酒狂夫,分争道路,既无尊严之仪,岂识上下之别。”唐杜甫《狂夫》诗:“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清孙枝蔚《延令书怀二十二韵》:“小子哀穷叟,狂夫藐达官。”4.指悖逆胡

【蹈】〔古文〕《唐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音導。《說文》踐也。《博雅》履也。《釋名》道也。以足踐之,如道路也。《禮·樂記》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左傳·哀二十一年》使我高蹈。《註》高蹈,猶遠行也。又與悼同。《詩·小雅》上帝甚蹈。《傳》動也。《箋》蹈讀曰悼。《釋文》蹈,鄭作悼。病也。

【邪径】“邪逕”。1.比正道近便的小路。《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成帝时謌謡又曰:‘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晋皇甫谧《高士传·焦先》:“冬夏袒不著衣,卧不设席,又无蓐,以身亲土,其体垢污,皆如泥滓。不行人间,或数日一食,行不由邪径,目不与女子。”清顾图河《任运》诗:“善走须得途,邪径不可行。”2.比喻不正当的行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背真原,驀邪逕,夸俊夸能头上骋。”明何景明《何子·上作》:“正道坏则邪径成,公室衰则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