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亦与其有得焉释义


【而亦】示承接。《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左传·成公二年》:“公即位,受盟于晋,会晋伐齐。卫人不行使于楚,而亦受盟于晋,从於伐齐。”

【与其】连词。在比较两件事或两种情况的利害得失而表示有所取舍时,“与其”用在舍弃的一面。《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寧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楚辞·九辩》:“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寧穷处而守高。”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与其有誉於前,孰若无毁於其后;与其有乐於身,孰若无忧於其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有了钱,与其这样化的吃力不讨好,我倒不如拿来孝敬点给叔公了。”曹禺《雷雨》第四幕:“你错了,与其说我怕你,不如说我怕我自己。”

【有得】得;有所领悟。《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太白而聚乎一舍,其下之国可以兵从天下。居实,有得也;居虚,无得也。”《南史·隐逸传上·陶潜》:“少来好书,偶爱闲靖,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宋张载《正蒙·有德》:“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如:学习有得;有得有失。2.表示程度深或持续时间长。《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上海道前脚走,上海县跟着又来。并不是欺他官小,对不住他,只好挡驾;见面之后,有得同你缠。”

【焉】《廣韻》於乾切《集韻》《韻會》於虔切《正韻》因肩切,音嫣。《說文》焉鳥,黃色。出於江淮。象形。《廣韻》鳥雜色。《禽經》黃鳳謂之焉。又《玉篇》安也,疑也。《廣韻》何也。《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又《史記·歷書》太初元年,歲名焉逢。《註》索隱曰。漢書作閼逢。又山名。《史記·匈奴傳》過焉支山。又國名。《前漢·西域傳》焉耆國,治員渠城。又《唐韻》有乾切《集韻》《韻會》尤虔切《正韻》夷然切,音。《玉篇》語巳之辭也是也。《易·坤卦》爲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又《廣韻》語助。《詩·邶風》已焉哉。又《鄘風》終焉允臧

游灵岩记其它诗句